文丨云飛
“地攤文學”變身科幻大作?觀眾每秒都想打怪升級
自2011年《丁丁歷險記:獨角獸的秘密》之后,曾經拍過《大白鯊》《外星人E.T》《奪寶奇兵》《侏羅紀公園》《人工智能》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已經太久未有佳作問世。2016年《圓夢巨人》上映,滿懷期待的人們大失所望,給出了斯皮爾伯格電影里倒數第二的IMDb評分。這一次的《頭號玩家》,宣發上有些小心翼翼。
豆瓣9.1、IMDb 8.0,《頭號玩家》用2018年最高評價,宣告了大神的回歸。天馬行空的瑰麗想象、無處不在的彩蛋與驚喜、嚴絲合縫的劇情演進、穿越現實與虛擬的視覺奇觀,共同編織成《頭號玩家》的上佳口碑。
把地攤爽文改編成科幻大作,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再次顯現了自己對商業電影的掌控能力。脫胎自2011年同名科幻小說,《頭號玩家》的“皮相”并不那么好看。
在遙遠的2045年,能源枯竭與經濟衰退帶來雙重打擊,人們沉迷于VR世界的虛擬游戲,不再關心世事。擁有超級英雄名字的韋德·沃茲,是個不折不扣的loser,他“克死了”爹媽,多年在姨媽家寄人籬下,同樣沉迷于“綠洲”的虛擬世界里。就在此時,“綠洲”的締造者,把自己的5000億美元遺產設計成通關游戲,只要拿到三把鑰匙,就能成為遺產繼承人。
屌絲少年闖關升級就此開始。與兄弟組隊、拯救美女玩家、擊敗頭號boss、最終贏得通關獎勵……看起來,《頭號玩家》是不是和靠YY來滿足男性幻想的地攤文學如出一轍?游戲玩家出身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對《頭號玩家》進行了鮮明的三段式改編。
黃銅、翠玉、水晶三把過關鑰匙,被設計成三種類型。要想獲得黃銅鑰匙,需要贏下賽車游戲,遠超《速度與激情》的街頭大戰展開,如同游戲一般的地獄難度模式,讓通關過程有賽車電影的質感;翠玉水晶段落,則有鮮明的恐怖片元素,經典電影《閃靈》與237號房間在電影中重現,讓觀眾在影廳里驚呼;水晶鑰匙段落則有了史詩戰爭片的質感,肉搏、冷兵器、魔法、高科技武器等一鍋燴,卻也是別出心裁。
屌絲逆襲的通關歷程,被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巧妙地包裝成了類型魔盒,載入了動作、恐怖、戰爭等多重類型,構筑成令人瞠目結舌的影音享受。更有趣的地方,在于《頭號玩家》在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順暢切換——主角們只要戴上VR眼鏡,就能進入“綠洲”,兩個世界的危機彼此推動,共同推動劇情發展。
如何把電影拍出游戲感?《頭號玩家》無疑比《古墓麗影》《魔獸世界》《生化危機》等高級太多,后者費勁地要把游戲進行影視化改編,力圖撇清與游戲的關系;而前者則明明白白告訴觀眾,電影就是在打怪通關,反倒有了無與倫比的浸入感。
找到100多個彩蛋就能看懂,斯皮爾伯格的初心才是鑰匙
把千篇一律的好萊塢爛俗故事,進行恰到好處的類型包裝,只是《頭號玩家》成功的第一步。觀眾在《環太平洋2》里受過的傷,怎樣才能在《頭號玩家》里治愈?
尋找隱藏在《頭號玩家》里的彩蛋,成了觀眾們最興致勃勃的事情。游戲、電影、音樂、漫畫……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通過對流行經典的全景式呈現,向所有的粉絲們獻上一份誠意滿滿的“情書”:
迷影愛好者,能在《頭號玩家》里找到《星際迷航》的LOGO和進取號的符號,能在夜店的“懸浮舞池”中看到《周六夜狂熱》的影子,能看到男主角的座駕正是《回到未來》里的DMC“德羅寧飛行汽車”,能發現B級片《鬼娃回魂》的“鬼娃恰吉”,還有臺詞里反復提到的Cult神片《天生愛神》……
來自二次元的彩蛋也俯拾即是。沒有奧特曼版權的《頭號玩家》,選擇用美國人家喻戶曉的鋼鐵巨人代替;女主角阿爾忒密斯的紅色摩托,則出自大友克洋動畫神作《阿基拉》中的同款;讓不少觀眾尖叫的元祖高達RX-78-2大戰機械哥斯拉的橋段,是《頭號玩家》的高能時刻;還有戴上眼鏡親媽都認不出來的超人梗……
驗證宅男屬性的時刻,則交給《毀滅公爵》《無主之地》《龍與地下城》《守望先鋒》《古墓麗影》《街頭霸王》等游戲的死忠粉們。氪金、重生、續命……種種只有游戲世界才懂的亞文化接連迸發,信息量幾乎要爆裂開來。
找到100多個彩蛋,就看懂了《頭號玩家》?顯然不是。安排縝密的致敬彩蛋,讓觀眾與主角產生奇妙“互文”,只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展現在劇作上的超強能力。回勇的大導演除了探索電影語言,依然在表達復雜世界里的純真。
自信、愛情、友誼,是《頭號玩家》三段闖關游戲的核心。家境貧寒的屌絲玩家,和當年“綠洲”締造者一樣不善言談,只有在虛擬世界中,不為外界容納的孤獨感與自卑心,才會逐漸消散;愛情是《頭號玩家》里最美麗卻也最令人喟嘆的華章,“綠洲”締造者羞于向心上人開口,沒能在舞池共舞一曲,也最終與心中女神失之交臂;“綠洲”締造者一生遺憾,還有與好友交惡,在游戲世界里分道揚鑣。
在《頭號玩家》中,主角通過走進“綠洲”締造者的心靈,發現了通關的終極秘密。在這個過程中,人物多層次的歷練與成長、主題多維度的探討與呈現完成交融,折射出斯皮爾伯格對待電影的初心。
開畫熱度不及《環太平洋2》?今年第一部10億+進口片誕生
贊譽之聲不絕于耳的《頭號玩家》,開畫熱度其實不及《環太平洋2》。貓眼專業版顯示,《頭號玩家》宣發物料數量9條,播放量為1255.4萬;《環太平洋2》的21條與5331.1萬數據,顯然要高出不少。在首日票房上,《環太平洋2》因此以1.36億遠超《頭號玩家》的8530萬。
不過,宣發決定首日票房,口碑決定產線走勢的規律,從第二天開始顯現。憑借在豆瓣、貓眼、淘票票等影評、出票網站的超高口碑,《頭號玩家》有了極大增幅,上映第二天就斬獲了1.48億,單日票房增幅達到73%;場均人次也從26迅速拉升至42。《環太平洋2》則在上映第三天遭遇了票房腰斬,從單日1.53億降至9715萬,跌幅近半。從目前走勢來看,口碑將成為支撐《頭號玩家》持續發力的金字招牌。
此外,春節檔之后,內地影市萬馬齊喑,缺乏具有市場統治力的超級爆款。進入三月以來,《黑豹》《古墓麗影:源起之戰》《環太平洋2》雖然接力上映,但或因水土不服、或因質量缺陷未能成為10億量級大片。而《頭號玩家》逆勢上揚,貓眼也將其票房預測調至14.96億。
接下來的清明檔,除了《起跑線》與《爆裂無聲》尚能構成威脅外,《頭號玩家》有望繼續爆發票房潛力。不出意外,2018年第一部10億+進口片就此誕生,請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