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四,夜晚,巴黎飄著小雨,我和阿莫約在日餐館吃飯。
“周末我要去參加一個葬禮,外婆昨天去世了。”
我一驚,很快地說了一句,“我很遺憾”。
”謝謝。”
“你和她很親近嗎?”
“也沒有,很多年前她就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阿茲海默?”
“對。”
“......我從沒參加過葬禮......”
“那很好啊。”
我還想繼續說些什么,但是卻驀地被自己的思緒牽跑了。
2.
我和奶奶很親,最喜歡在陽光好的午后和睡醒午覺的她在陽臺邊吃水果邊聽她講以前的故事。
她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人,我的價值觀和一言一行中都有奶奶的烙印。
如同很多她那個年代的女性,奶奶是個“女強人”。爺爺年輕時好玩好請客好熱鬧,拿了工資喜歡出去請別人吃飯,奶奶只好咬緊牙關精打細算張羅著家里的吃穿用耗,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也盡量不去借錢給別人添麻煩。她笑說那個年代家家都窮,安排得當能挺過去就自己扛過去,這才是考驗當家本領的時候。爺爺去世后,她一人張羅孩子們的婚姻操辦,家里上上下下照樣井井有條。
奶奶也是個有脾氣的人,但爺爺脾氣不好時,奶奶總是不急不躁,慢條斯理列道理,鄰里街坊總是站在有理的奶奶這邊,爺爺氣呀,卻也啞口無言。奶奶講到這里總是得意地笑。
奶奶很喜歡我和堂哥,我倆小時候她都帶過。她總是說“小時候帶你們出去別人都夸,說不愧是王媽帶出來的孩子”。奶奶年輕時做過幼師,我總想嚴格的人,當幼師好嘛,笑。但是她總是跟我說那會兒是她很幸福的一段時間,小孩子是很簡單很純真的,你對他們好她們就會跟你親。于是我想奶奶一定是在“用心的愛護”和“原則下嚴格”之中游刃有余的那種,被這樣的長輩帶出來的孩子,長大后不會記恨當時的嚴格,反而會感激那樣的言傳身教。
奶奶做飯很好吃。是的,她還當過廚子。我最喜歡吃她做的飯,盡管后來家里人說她放的鹽多,總是說她吃的太咸讓她休息別做了,我總護著奶奶。但最后奶奶還是輟鍋鏟而等飯吃了,因為年紀大了眼睛不太好使了。
她總說自己眼睛不行了,其實她耳朵也開始背了。以前的奶奶,手腳有勁,身體沒病,標志性的一頭銀發下是走路如有風的好身體。一次腦溢血被及時發現后,奶奶”神奇地“康復(醫生原話),但身體大不如前,每每想到這我總是不是滋味。每次越洋打電話回去問候她,她總是說自己身體好的很,問她有沒有哪里不舒服,她總說“我什么毛病都沒有,身體好的很!你放心!別擔心我!好好工作!你好我就好!”幾次我都在電話這頭強忍哽咽。
記得有一年回國,一見面奶奶一把抱住我,緊緊地摟著我,一直說哎喲喲我的寶貝。晚上她要求跟我睡,像小時候那樣。早上我朦朧間醒來,發現奶奶撐著手臂,側躺在旁邊靜靜地觀察我,一只衰老卻不太粗糙的手不斷撫摸著我的額頭,她喃喃著說“一下子張這么長了”。我心里摹地一動。轉過去抱著她。她笑著慢悠悠地說,醒了啊,起來吃醪糟湯圓啊。
3.
我很沒用,每每想起奶奶,想久了總是眼眶要濕。
有一回噩夢夢見失去奶奶,哭著醒來,半天沒回過神來。
奶奶經常說她不怕死亡,讓我到時一定別哭,因為她回到上帝的懷抱,再好不過了。
害怕失去她,因此總是避免去想這個問題。人是不是總會在擁有珍惜的東西后已經開始擔心失去。
逃避是第一反應。理智地想想,與其害怕和胡思亂想,不如向她表達愛,珍惜現在每個能與她相處的時刻,有時間多打打電話,多回去看她,力所能及范圍內多盡盡孝。人老了就像個孩子,要的東西很簡單,不是什么腦白金碧螺春,只是后輩能幸福快樂,能多回去看看他們。
4.
我之前想過很久要為奶奶寫一篇文章,卻一直遲遲未動筆。
奶奶今年90大壽,我要回國給她過個有我的生日。
像小時候一樣抱著她,使勁親她臉,告訴她,我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