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個朋友聊天,討論起我寫的內容,提的建議對我的觸動還是蠻大的。
他說我寫的內容更多的方面是在說教,我一想,確實是這樣,我整天教別人這樣,教別人那樣,我自己很厲害嗎?
我有什么資格呢?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他覺得我應該給自己的內容歸個類,比如說我是做房地產行業的,我就應該主打房地產的內容,然后去鎖定相應的人群。
但我自己還是覺得我寫生活類的話題比較拿手,因為房地產具有不確定性,只能判斷,只能預估。
而生活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心里有底,知道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
晚上躺床上也思考了一下,自己最近也確實挺浮躁的,沒有按捺住自己的人性,因為人都是希望被得到認可,都希望得到掌聲,我也是。
一個詞形容,過于裝逼了,而低調才有可能會為自己贏來掌聲,比如說自己一直默默做事,一直輸出價值,不用自己說,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也都會給你掌聲的。
所以呢,以后寫的內容只講故事,不講道理,想找道理的話,自己慢慢體會,素材還是以自身的生活為主,盡量做到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不去迎合任何人,爭取做自己!
談一談我大姐,讓我蠻失望生氣的,我托朋友幫我大姐找了份工作,上班后,事情老多了,一會嫌宿舍不好,一會嫌工作環境不好,還怪我朋友給她找的工作太差……
關鍵是這些牢騷我大姐不直接跟我說,她跟我那個朋友說了,你說我朋友會咋想?
我就跟我大姐打電話,我說:人家幫你找好工作就不錯了,你還這么多事,你不感謝我朋友就算了,還找人家發牢騷。
我大姐跟我反駁,意思也就是怪我朋友找的工作不好,如果找的工作好,怎么可能還會有牢騷?
聽完我特生氣,我就跟我大姐吼,我說:你要干就干,不干現在就走,人家又沒求著你去干,是你要找工作,當時還說不怕工作環境差,現在都忘了嗎。
我生氣的原因主要是他怪我朋友,找朋友幫忙都是欠人情的,這倒好,不僅欠了份人情,而且還越欠越大……
理論上講,我大姐是不可理喻的,沒有感恩之心,而且只有抱怨。
后來我又好聲好氣跟她說:你想找好的工作可以,你有那個能力嗎?你啥都不會,還要求這么多,再說了,給你找的工作工資比同行高多了,前期能拿到4000塊,后期都可以拿到五千多。
我大姐就和我昨天寫的內容一樣,典型的想少干活多拿錢的例子!
我大姐還是在家里待的太久了,整天以自我為中心,可以為所欲為,一出來,矯情勁還沒下去,還以為是在自己家呢~
看到我大姐這副樣子,我還是蠻擔心我外甥女的,怕被帶壞,怕被影響。
外甥女呢,在同齡人中是屬于聰明的,她學東西很快,她現在剛滿三歲,但是能記住整個親戚圈里的所有名字。
比如說舅舅是李明欣,小姨媽是李XX,爺爺是XX等等,她都記得很清楚。
而且她自己還會用手機開視頻,什么切換前后攝影頭,她自己就知道,而且在手機里如何看電視,她都找得到。
很可惜,她得不到好的發展,媽媽不懂事,爸爸一直安于現狀,她再聰明,又能怎樣呢?
大家口中所說的門當戶對的確很重要,像我大姐和我姐夫就是這樣,倆人的學歷都是中專,價值觀和人生觀都一樣,腦子里滿是該怎樣勾心斗角,該怎樣占便宜……
從不會問自己做了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
也因此,他們倆能過到一塊去,假如說倆人什么觀點都不一樣,彼此看誰都不順眼,那還咋過日子?
我跟我大姐是說了很多次,一定要記得教小孩子學會分享,她偏不,非教我外甥女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東西,別人欺負自己該如何還回去……
你們說,小孩子長大以后不是還會和我大姐一樣嗎?
也就是說,每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影子,小孩會以父母為榜樣,見他們干什么自己就會干什么。
直至小孩長大了,懂事了,有了自己的價值觀以后,如果能接觸到優秀的人重新給他洗腦,他或許就能改變自己以前的思維,如果還是待在父母圈,待在現有的朋友圈里,那基本上跟他爹媽一個模樣……
其實學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如果我大姐讀過大學,她可能就會知道該如何更好的引導自己的小孩,該如何教導她擁有一個愛分享、會獨立的人格。
可想而知認知程度所造成的差異性有多大!
內容如有傳達消極的思想,請給予見諒與指正,謝謝。
晚安,我是明欣,每天堅持寫一篇原創內容,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