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每次吵架撕逼的終極模式
幾乎都是慘無人道地域攻擊
比如——
不過,這種級別的地圖炮
在古人那里只能算是小兒科
早在春秋時期
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學會
用優雅的方式罵人了
當時,最不受待見的三個國家是
楚國、鄭國、宋國
其中,鄭國和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
楚國也占領了部分河南地區
可見,河南人躺槍的傳統
從幾千年前就開始了
當時,一幫嘴欠的外國人專門為他們
定制了一系列罵人不帶臟字的成語
比如,吐槽楚國人的——
奚落鄭國人的——
編排宋國人的——
總而言之,當時的一切SB行為
都被編排到這幾國人身上
幾千年過去了
我們依然能從屏幕這頭感受到
古人們滿滿的惡意
好在,秦國消滅其他國家一統天下后
各國互黑的條件終于消失了
不過,善于撕逼的古人卻具備著
與人斗其樂無窮的人生哲學
一種新的互黑模式拉開帷幕——
南北互黑
最初,由于南方地區生產力低下
距離主流文化圈太遠
所以,北方人給這幫土得掉渣的南方人
專門定制了一個稱呼——
不過,隨著幾代人默默的耕耘
南方的經濟水平逐漸超過了北方
于是,揚眉吐氣的南方人也給
這些粗鄙的北方人起了個外號——
就這樣,交戰雙方你來我往相虐相殺
直到唐宋時期
南北歧視進入白熱化階段
當時的撕逼內容已經不局限于打打嘴炮
甚至會影響到找工作這種實際問題
宋太祖趙匡胤
就是其中的始作俑者之一
他專門刻了塊石碑放在宮里
告誡子孫們不能讓南方人當宰相
后來的一代名相寇準無疑是
趙匡胤的鐵桿粉絲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
他沒少給南方的求職者添堵
在一次科舉考試中
江西考生本來是狀元的熱門人選
結果,寇準的一句
“南方下國,不宜冠多士”
硬生生把狀元的頭銜轉給了山東人
而且,不光是人
連動物都可能成為地域歧視的受害者
比如,一代大文豪柳宗元
不光詩文寫得好,開起地圖炮來也是賊6
他最擅長的就是把動物的腦殘行為
和南方地區聯系在一起
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像是——
不知道是貴州的驢踢過他
還是四川、廣東的狗咬過他
柳宗元偏要和這些
可愛的小動物們過不去
到了明朝
南北方的互黑達到了新的高度
最終醞釀出一樁大案——
南北榜案
事情起因是洪武三十年的科舉
當年,51名被錄取的考生全都是南方人
北方人很不高興,懷疑其中有貓膩
于是便聯名上訪,希望皇上徹查
朱元璋很生氣
他立刻下令重新審閱一遍試卷
重審的結果是——
北方人確實就是這個水平
朱元璋很尷尬
表示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于是,將涉及此事的官員全部處置
自此開始,朱元璋把科舉
分成南北兩榜分別錄取
無論如何也要讓北方人晉級
這種分榜取士的辦法
很像今天高考中的——
分區劃線
到了清朝以后
地圖炮的格局基本就定下來了
康熙說山西人摳門
雍正說浙江人愛瞎搞事情
當時,雍正對浙江官員最大的褒獎是——
民國時期
山東人闖關東到東北的事情屢見不鮮
交流多了,兩地人民就開始了商業互撕
山東人罵東北人臭糜子
東北人罵山東人棒子
互相起外號擠兌對方
到了今天,地域黑的現象依舊熱烈
北京考生400分上清華
廣東人吃所有能動的東西
胡建人不會說普通發
大家開起地圖炮來是一套又一套
而且,地圖炮這種事情
可能永遠都禁止不了
所以,當我們扭轉不了別人的刻板印象時
那還不如轉而自黑
先堵住別人的嘴巴
最后,還是要對愛開地圖炮的人說一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誰還不是誰眼中的外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