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文化的產生背景
中國文化的根源在中原,古時候這樣記載“四海之內”還有“天下”。對于航海是陌生的,甚至孔子居住的地方離海并不遠,但他也沒有去航海去外出看看的想法,他有一個徒弟,孔武有力,非常勇敢,卻得不到他的贊賞,這個說明“中國文化不欣賞冒險”。但古希臘文明卻是一次次探險旅程,他們的文化多是以探險發現為主。西方社會的貨比交易背景,和中國的農耕生產的背景造成文化不同。
在中國以農為根本的基礎上,勞動力就成為社會主流,所以分為士農工商。士為統治階層,農為農民,工人,最次是商人。
這是資源的時代。
在維系生產創造的封閉環境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產生一種文化。
所以演變成東方關系式文化,西方交易式文化。
東方更偏于情感,西方跟注重實際。
在信息合并的現代化,人們之所以糾結,是因為文化的差異和融合。這里人都是短視的,甚至有的人忘記了自己基因,覺得西餐為什么會吃壞腸胃,西方人天天吃沒有問題,而聯想不起來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需要漫長的生育交替一代代的進化基因,建國之前人的生存條件造成的體質原因都忘掉啦?這里國學里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都覺得是土思想,可惜你的身體并不會因為你的思想而洋化。
在基于東方家族式倫理關系,文化方向只針對人。呵呵不是關門造車,而是關門治人。西方是發明的,創造的,擴散的,更追求物質。
二
《黃老之術》外示儒家,內用黃老的因
有人就有人性
人性,荀子主張人性本惡!
但是可以通過文化管束改善。
舉個例子,有個人說他經常樂于助人,經常為了幫助別人,家里斷糧。還有一個人,說他不會無條件幫助別人,需要等價交換。
東方人都會選擇第一個人產生關系,盡管他將來也許并不會受到第一個人的幫助。這不是一種占便宜的心態嗎?這就是本性,但人們用文化掩飾了他,名曰無私。
任何一種邏輯,一種文化,都是在一種實體上產生,但中國人的文化不是,因為實體太少,所以在實體是一的情況下發明出a的想法,但是在a的想法外產生b和c,也就是道德經所講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是老子卻仍堅持,大道至簡,抱樸。就是一種對衍生文化的厭惡。后期出現了名家,類似于現在的邏輯思維,通過一個個詭辯去意淫出一個個虛空的理論,這個學派被莊子推翻。名和實的不同,就是無論產生千奇百怪的文化,但實體的需求只是人。所以老子厭惡聰明的人用文化去愚弄無知的人,這也是一種污染。
三
虛和實
凡是人為創作的,都是偽。都是名,不真實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認知是到不了這個層面的,所以被一個個偽弄的信以為真。
這是文化的錯!
但是中國智者是鄙視沒有文化的人,高智商鄙視低智商的人。
這就是天道,聰明的生物總會活過智力不如他的生物。
這一點人們是不愿意接受現實的,所以更愿意相信神明的出現,依賴于宗教,信仰。這是人性的短板!
所以統治者智者會說“你是對的,你是對的!你是如何如何對的。”然后繼續做該做的。
就好像我和你因為一個玩具發生了爭吵,我說你是對的,是大方的,是無私的,然后拿走屬于你的玩具一樣。或者給你洗腦這玩具本不屬于你。
這點人們都不太愿意接受自己的智力不如別人,總愿意一爭高下。
四
思維和行為
思維是陰,行動是陽。
在思維上腦洞無限,會擾亂人的正常行為。
這也是智者更愿意操控人的大腦,文化發明的真諦吧!
最初的宗教,也是為了統治。
但是人的形態,五臟六腑,是陽多陰少的。現實和思想不是統一的。這個《易經》中有兩個卦象可以解釋,一個叫否卦一個叫泰卦,一個成語也很清楚的說明他們的關系”否極泰來“,就是不好的事情過去,好的事情來臨。但是否卦的卦面是什么是天地否,陽在上,陰在下,陽的性質是升騰的,陰的性質是下降的,所以上下倆個卦面就離間了,就不好了。泰卦的卦面是什么?是地天泰,地在上,天在下,陰要下沉陽要升騰產生接觸。所以接觸是好的,孤立是不好的。
而公轉自轉的圓,就是八卦的外圍,陰陽產生動作,從而事物更新交替。
這些是實。
所以是智者都明白的。
通過男人女人,五臟六腑,天地之間的雌性生物,明白一個規律,就是陽多陰少。無論你怎么說陰陽平衡,男女平等,事實如此,你不要因為情感去成為第三章一爭高小,名家邏輯辯論的人。但是智者還會普及陰陽平衡的道理,這個不是智者狡詐,而是人性使然,前面說過文化服務于人性。這也就是符合陽(實)多陰(名)少的天道,你是對的,事實是智者才能看到的。
五
宗教產生背景
人對名實的不解,對強大對陽的抱腿渴望。
通過歷史記錄,凡是國家飄搖動蕩的時期,就是宗教最活躍的時期。
宗教也是名啊!是人為
六
文化進化
人們不僅身體進化,精神文明也是進化的。但是文化的不管怎么變化,服務對象還是人的本尊。這時候你不用去理解爆炸性的文化,只要了解你的身體本尊,就不至于陷入文化陷阱。
這里莊子有一個理論是以理化情。
這里的理就是現實,是陽性的,情是虛無的,是陰性的。
舉個例子,現在無論哪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近期不能結婚。這是文化進化的結果,可你知道上古時期人類的祖先的伏羲和女媧本是兄妹嗎?
那時候還有表兄妹結婚吶!
文化的進化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生存,高質量的生存。
但生存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是快樂的。
七
快樂的欲望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
就是陽雖然多,但必須有陰,
就好像正反,如果沒有正,哪里有的反呢?
尤其是現在生存環境已經改善的現在社會,快樂的渴望大于行為,爆炸的欲望沒有適當的行為去支配。人們都不理解哪個地方出錯了!
我們還是從古老的書里找答案。
古人掌握這種平衡遠在我們之上
宋代的朱熹程頤,明代的王陽明。
各自用行為去控制自己的欲望,美其名曰心學。
八
太陽強大不強大?卻不能均分每一束光明,仍有照不到的角落。
人也一樣有良莠不齊的智慧。所以如果我們不明白一些事物,也不要強迫自己理解。
不笑不足以言道!
《二期課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