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到2016年,這3年我做了成了好幾件事。
第一件,跑步。
第二件,減肥。
第三件,持續學法語。
第四件,讀書和寫文章。
我從3KM吃力到完成了全程42KM馬拉松。從小到大圓乎乎的樣子成為別人眼中“吃薯片都不胖”的人。
從最初法語只能說最常用的生活句子到現在可以聊天。從每月1本書到幾乎每周一本書或者幾本書。從2015年初不知道寫什么,到現在持續更新3000以上字數的文章。
也總有人在和我聊完之后總結,“你太毅力了,我就是沒有意志力,不能堅持。”一般來講,話題會在這個地方結束。
不是說“堅持太難”,而是“堅持”(其實我比較傾向于用“持續行動力”)其實是一項技能?-- 一些思考,一些計劃,一些行動,然后持續。
如果非要用“意志力”的角度來理解,那它其實真的挺難實現的。
而事實上,“持續做一件事情”根本不是什么意志力的問題,而是“項目管理”的技能問題。它從來從來都是一種人人可習得的能力。
1, 目標、動機和項目管理思維
目標和動機
持續做一件事情,一定是需要有個目標的,不然你明天就忘了。而一個有效的目標,一定是有一個合理且充足的動機的,否則你的目標將得不到足夠執行的動力。
比如,你定了一個要減肥到45KG(要么瘦要么死)的目標,卻發現過午不食的減肥法堅持不到3天,然后也就算了。這就是一個錯誤的目標和不夠清晰了解自己動機的例子。
首先很有可能你并不“需要”減肥,你只是“想要”減肥。需要表示如果你不減肥你就不能再好好生活了,想要表示只是想想,不減肥成功也沒什么損失。(需要和想要,大家可以參考廁所紙與買包包這個不太恰當的類比。)
所以,“想要減肥”的動機和“要么瘦要么死”的45KG目標是不匹配的。
比較合適的方式是,假設你真的想要瘦一點,假設你有55KG,合適的目標是花6個月,每個月目標瘦1KG左右。那么如果順利,半年可以到50KG。而不是設定2個月瘦10KG,“堅持”不到2周,恢復原樣之后,繼續好好生活。
我想到了這里,已經可以足夠清晰地說明,很多時候當我們“堅持”不下來,或者“堅持”得很痛苦的時候,很可能與“困難本身”以及意志力都沒什么關系,而是動機和目標設定的問題。
項目管理思維
鑒于我自己的涉獵范圍,這次我把目標狹義地定義為“一個慣常行為的長期(超過3個月)的改變 ”。
比如我們想要擁有的新習慣:早起,健身,跑步,健康飲食,讀書,寫作等。
或者說,學習一門新技能:學語言,學excel,學寫作,學鋼琴,等等。
這些都是長期的行為改變。
但是,只要你有過1次長期改變的成功體驗,你就會知道,沒有一步到位的改變,只有循序漸進的持續和調整。所以,“要么瘦要么死”“瘦成一道閃電”這樣的大目標也是可以擁有的(萬一哪天你實現了呢),但是,它的實現依舊是通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無限循環的過程。
所以,我們該做的,就是設定合理的階段目標,設置合理的階段計劃,有效地執行階段性的行為,監控這個階段的進程,并在約定的時間進行反思和總結。然后進入下一個循環。直到我們越來越接近最初的目標。
而這,就是一個又一個短期“項目管理”的過程。所以,我想要借鑒項目管理的思維來說,“堅持”一件事情就像一場馬拉松,你得持續的跑。
但即便是這場馬拉松,合適的目標也不是“我要跑完42KM”,而是“我要跑完當下的3KM(或者5KM)”,然后我管理好自己的身體與節奏,完成這5KM。再進入下一個5KM,循環這個過程。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這張項目管理過程的簡圖(我沒有放里程碑,只是借鑒思維,不打算扣細節)。不斷地思考,計劃,執行,反思,以及在整個過程中記錄與監督進程,進行調整,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2,你在“堅持”各個不同階段的狀態
大家很可能不知道,“堅持”任何一件事情,比如習得新技能或者培養新習慣,都是分階段,而不是從一而終。
大家很有可能不知道,每一個新習慣或者新技能習得的過程,一般是分成4個階段。
我們假設每一個小項目為期2個月,那么,這4個階段是這樣:
每一個“堅持”的階段,我們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需要不同的策略:
所以,即使是在同一個階段里,我們的都需要分階段安排行動方式,而不是期望自己“每天都早上6點起”,我們得循序漸進地來。
3,如何“堅持”
最后,我們來說每一個小項目中我們如何“堅持”。
其實,也就是項目管理的流程:啟動 - 計劃 - ?執行 - 【全程記錄、監督與控制】- 結束。
1)啟動
大部分時候,當我們需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馬上去做。而是先了解一下我們需要做什么,這件事情該怎么去做。這是一個準備的階段。
而這個階段我們就需要弄清楚自己的“動機”并且設定“合理的目標”。不要盲目,不要好高騖遠。我們不是在拼雞血拼牛逼,我們是想實實在在地獲得一個新習慣或者掌握一門新技能。
2)計劃
好了,動機高明白了,目標設置清楚了。我們就該設定計劃了。
我是一個很喜歡計劃的人。但是我喜歡計劃不僅僅是因為知道“預則立,不預則廢”,而且因為我了解并且能夠接受“計劃都是不完美的,它必須跟著變化及時地調整。”所以不要糾結計劃不能得以100%的執行。計劃本來就不是這么用的。
我們該做的呢,是我們每一個項目管理內的“反抗期 - 不穩定期 - 相對穩定期 - 倦怠期”來執行相應細分的行動計劃。不想說很多,如圖。前提是假設當下我每天8點起床
3)執行
按照計劃做吧。如果你執行不了,請回頭反思自己的計劃是不是制定得不夠合理。或者自己的動機是不是需要重新梳理。
4)記錄、監督與控制
重點來了,為什么要強調“記錄、監督與控制 ”。如果大家回過頭去看我們項目管理的流程,會發現“記錄、監督與控制 ”這個其實是貫穿始終的。
為什么是貫穿始終的呢?正是最初的計劃一定不會完美。所以我們才需要有記錄來了解實際的狀況,并根據實際的狀況調高或者調低階段目標,增加或者減少行動的量 和頻率。
始終要記得,我們的指導方針是,我們要將這個動作持續下去。而不是“完美的開始,然后永久地失敗”。
所以,我們需要時刻記錄與監督自己的進程,與原先計劃進行核對,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保持前行。
5)結束并開始下一個循環:啟動
這個階段有兩個重點。第一,總結反思這個階段的有效方式和好的成績。給自己一些獎勵。
如果你這個階段已經失敗了,那么也不要懲罰自己,也不要罵自己,好好反思自己的動機、目標和計劃就好了。或許你已經確定,這并不是你想持續進行的事情,那么盡早放棄,開始其他的項目,也是一種收獲。
第二,如果你感受到了倦怠期,那么開始考慮開始下一個階段吧。
將這個階段的反思與下個階段的啟動結合起來,盡早地開始設計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將新的刺激融入帶到現在的狀態中,消除倦怠期。
說了這么多,我們應該清楚了,“堅持”,不完全是意志力的問題吧。“堅持”(用我的話說,叫持續行動)是一種能力,有著固定方法論基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習得。
如果那持續這樣去嘗試,一定會感受到一些改變。改變很可能會發生在你看待“堅持”的思維方式和“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情緒體驗上。
而當你擁有不同的思維能力,當你有持續擁有“堅持一些事情的體驗”后,你真的就不會再說“我就是沒有意志力,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那些話了。
你會漸漸擁有底氣,并確信“只要給我時間,只要我想學,我都能漸漸學會。”
好了,項目管理來自于工作實踐,理論會太枯燥。那就推薦大家一本堅持的書吧《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書里有一些“持續行動”的理念和建議做法,絕對值得放在案頭好好讀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