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二節課,校長走進我班,把一張獎狀遞給我,說:“這是你的新教育先進個人獎狀!”學生“哇塞——”叫起來!我高興地接過獎狀,說了一聲:“謝謝!”
新教育!七年了!
2013年春天,我接觸到新教育。在其“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使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核心理念的感召下,我開始一邊領悟新教育的內涵,一邊實踐。
經過七年的摸索,我在教師專業成長以及書香班級建設方面有了些許心得,隨之萌生的是強烈的嘗試打造特色班級的欲望。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9月,我與32名一年級新生組建了“小腳丫班”,稚嫩的童音亮嗓班級口號:“用腳步丈量成長的快樂”, 高唱著班歌《小腳丫走天下》,我們開始經營一種嶄新的幸福教育生活。
2019年春天,新教育的春風和著喜雨滋潤孟津教育的俯身沃土。再一次埋頭《新教育》后,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以及學習特點,本著師生共同成長為出發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選取了“營造書香班級”、“師生共寫隨筆”兩大行動為試驗重點;啟動“晨誦、午讀(我讀我書)”的兒童課程、教師專業成長兩大項目,同時積極探索音樂特色班級的建設。回想起來,我們小腳丫班兩年來有以下新教育嘗試:
一、營造書香班級。
1.營造書香氛圍。
(1)開放式圖書角,不用借便可自由讀。
(2)教師手不離書。
(3)課上突出朗讀指導。
(4)班級張貼個人讀書存折。
2.開展多種讀書活動。
呂老師講故事——你讀我們聽——夜讀好文秀——悅讀小明星評選.
3.階段升級——暑期整本書共讀。
2019年暑假,我與學生共讀《三毛流浪記》《夏洛的網》兩本書。寒假我們共讀《西游記》拼音版。
二、師生共寫隨筆。
我堅持記錄學生成長日記、班級日志十余萬字。
學生練筆“我想說的話”,多數學生完成1—2本。
三、兒童課程。
1.晨誦。
教師引領——學生組織——領誦小明星的培養——小古文愛好者的脫穎而出。
2.我讀。“讓讀書像呼吸、吃飯一樣自然而不可缺少”。
(1)學生每天有聲朗讀三到五篇文章,在樂教樂學班級群中展示。
(2)午讀聽書。《河邊有只毛毛蟲》《巴郎的暑假奇遇》《小兵張嘎的故事》以講書的形式呈現與學生。掀起一輪輪的讀書熱潮。這為下學期開展名著《西游記》的聽書打下基礎。
(3)成立“朗朗書聲小電臺”,每周一名學生錄制讀書音頻,在縣新教育群發送。
3.我書。“書”為書寫。
(1)在一年級上學期,我們從書寫一句話練習,到成段成篇。學年末學生的優秀段、篇匯編成文集《童言童語》
(2)二年級引導學生書寫讀書小記(讀書筆記的過渡)。
四、音樂特色打造。
1.編唱課本古詩、課文。
將古詩、課文借用現代歌曲旋律演唱,諸如將《一去二三里》《畫》《江南》三首詩編進《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旋律中。共計編唱歌曲二十首。
2.使用音樂口令、節奏,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同時引入班級管理。
3.組建班級合唱隊。
結合月份、節日特點學唱積極向上的歌曲。如《國歌》《歌唱祖國》《老師》等
4.把豎笛帶進班級。
2019年三月,我把豎帶進班級,每周一、三、五各學習半個小時。目前學生已經學會吹奏《瑪麗的小羊羔》《劃小船》《歡樂頌》等近十首樂曲。
新教育,她是“心的教育”,是以愛學生為底色的;她更是“信的教育”,利用學生的主動性好好學習;她更是“行”的教育,將理想落實到行動中來,這就是我理解并踐行的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