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異常喜歡蘇軾的這首詞,其中展現的風骨令我不由心生敬佩,于坎坷之中依舊隨心隨性,于逆境之外更是泰然自若,這種胸襟不愧為一代文豪!
想來現在已是不惑之年,于諸多事情的確與前些年略有不同了,心胸寬廣了許多,諸事也不再計較許多,做好自己的事,獲得心的平靜與安寧。
孩子就要初三了,面臨中考,也將是她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的較量,此時只想與孩子相依相伴,陪她度過難關,其它什么也不重要吧!只有孩子的路途通暢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吧!
所以放下于名利的追尋,于靜謐中與孩子相守吧!“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似聽到蘇學士朗朗之笑聲,在那清幽的竹林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