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我去公司上班,地鐵里被趕時間的人們塞得滿滿的,站在我對面的大哥還在地鐵里吃油條,手里拿著一杯豆漿,這時候地鐵急剎,那大哥一個沒站穩,豆漿倒了,說巧不巧,倒到我褲子上了,滾燙的豆漿吶,我拿出紙巾在擦拭褲角,那大哥看了我一眼說“不好意思,豆漿撒了”然后就繼續喝他的豆漿。看到這個態度,本來沒什么事,突然莫名的火氣,真想打人。
我們一直以“禮儀之邦”自詡五千年的文化傳承,3千年的詩書禮樂,最后將禮儀拋棄的,卻是我們自己。“謝謝”“對比起”“不好意思”…看似我們傳承了曾經的禮儀,成為知書達理的楷模,可那些是內心真正的想法嗎?一句口頭禪般的“真誠”對方真的就聽不出來嗎?
凡是要用心,真誠的去感受,對便看著對方認真說一聲“謝謝”,錯了,便鞠躬對著對方說一聲“實在抱歉”。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如果連真誠都沒有,何必再說出來惹人厭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