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和你說說話

七月中旬,在停掉自己微信公眾號的一個多月之后,小欣老師通過公眾號的后臺聯系上了我,她是一家圖書出版公司的編輯。

一上來,小欣老師直表來意:我關注了你的公眾號,看了上面的很多文章,寫得不錯,想邀請你參加我們公司內部的“新人成長計劃”,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挖掘培養一批新人草根作家。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畢竟現在騙子的手段越來越高明。而且查了一下他們公司是很多暢銷書的出版商,怎么可能看上我一個業余碼字的矯情青年。

她經過一番解釋,證明了這件事的真實性,但我還是對于參加所謂的成長計劃有所顧慮,沒敢答應,并且說明了原因:第一,我剛接手了一個新項目,要投入的時間精力讓我沒有多余的心思再去寫作,所以連公眾號都停掉了;第二,這個世界無謂的文字太多了,少我一個不少,何況我只是當做一個愛好,沒打算正兒八經奔著職業去。

她說:還是希望你考慮一下,第一,參加這個計劃,每個月只需寫兩篇文章,雜文隨感,題材不限,寫你所想,花不了多少時間;第二,既然這個世界無謂的文字這么多,那多你一個也不多呀,為什么不試試。

我玩笑回復道:你真會聊天,挺適合做銷售的呀。

她呵呵一笑接著說:而且你參加這個計劃寫滿一年以后,會根據文章的效果程度,精選十篇文章有可能集結出書,但只是內測印發一些試讀本。

我一驚:出書?你們膽兒真夠大的。

她立馬接茬:對呀,膽兒不夠大怎么會來找你呀。

我哈哈笑了,她也笑了。

........

我笑,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無法抗拒了;她笑,是因為她知道我會答應了。

對于一個碼字的人來說,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作品,絕對是首要心愿,更何況還是一個業余碼字的人。誠如《路邊野餐》的導演畢贛說的:從沒想到我能把自己的電影拍出來,更沒敢想象這部影片還能在電影院上映,盡管只給上映10天。借用他的話,我也沒想到能有專業的圖書編輯認可我的文字,也更沒想到這些文字有可能會變成一本書,盡管是不公開發行的書。面對這樣的誘惑自然是毫無抵抗之力。

我常常在想,文字于我意味著什么。其實,這背后沒有什么深意,它只是在我睡不著的日常里如此地打發時間又能安靜得讓我心生睡意。

如果非要賦予它更深遠的意義的話,文字可以說是我的慰藉,哪怕再嘈雜再忙碌再焦慮,只要回到家拉上窗簾,打開音樂,一杯酒,一本書,或者一鍵一字地敲著,就會靜下心來。

它也會讓我更加敏銳地觀察這個世界,也會格外留意在這座城市遇到的人和事,當我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些人和事,也是沉靜、思考和凝練的過程。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離線48小時”的活動,在一個山里小院封閉兩天,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被收走,房間里只有書和茶。從坐立不安,到陣陣焦躁襲來,到如鎮壓毒癮般對自己施展酷刑,再到最后乖乖與書茶為伴度過了清凈的時光。

這樣難忘的經歷,讓我發現生活并不會因為減少與外界的聯系而少了美好。盡管我們已經無法徹底擺脫手機與網絡,但我們可以給自己做減法,比如減少刷朋友圈和微博的時間或者適當地減少出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和交際。

在追求速度的互聯網行業工作,每天收獲的信息量很大,互聯網創業的高效率快節奏,不得不讓你的腦子情不自禁地轉動、搜索、過濾和解決問題,這些都需要耗費體力和大量的心力。這時候,文字給了我暫時逃離的棲息空間。

有兩位一直喜歡的作家,他們很好地做到了在投入與逃離之間游走,一位是劉同,一位是馮唐。

劉同,從電視臺到傳媒公司,他的工作面對的是浮躁殘酷的娛樂圈,但依然妨礙不了他用溫暖的文字告訴你堅持初心會有光亮的那天。

馮唐,真名叫張海鵬,從國際頂級咨詢公司,到央企高管,再到現在做投資人,他的工作面對的是冰冷的數字和利益的考量,但依然妨礙不了他化身馮唐寫出“春風十里,不如有你”的浪漫詩句。

記得某位作家曾經說過:“即使再孤單再遙遠,只要一張紙一支筆,就能覺得安穩,那些人和事在書頁里等著我描繪他們的命運,偶然相遇,莫名心動,黯然神傷之間,千山萬水走遍。”

我不記得是從何時開始,因為何種原因,有了寫字的沖動。我想,大抵是因為在這座城市的這些年里總有一些話想說。那天和一幫創業者在聊天,被問到目前為止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是什么,他們都說是決定自己創業,我說我最正確的決定是選擇來北京。


(圖片來源網絡)

北京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很難用一個詞準確地形容。三里屯光怪陸離的時尚男女,國貿CBD通宵不眠的寫字樓,中關村互聯網創業的激情,故宮莊嚴厚重的歷史積淀,鼓樓胡同的古老穿越,后海無浪的人如潮水,五道口宇宙中心的嘈雜,天通苑回龍觀蟻族蝸居的無奈......這是一座太大又太過擁擠的城市,同一座城里,好幾個世界,穿梭其中,感受著喜怒哀樂。

在這里你能找到一切新鮮好玩的東西,可偏偏有時候找不到自己,似乎沒有一面鏡子里你看到的是自己,通通是做給別人看的面孔。

可我卻又是如此地熱愛北京,在這里學習、工作、辭職、戀愛、失戀、再戀愛、再失戀、租房、搬家、換工作.......像這個城市里許多人一樣,努力找尋著屬于自己的東西,努力在這里筑一個家。

有一個說法,人每隔十年就是一個不同的人,身上的血液會更新,舊的死去,新的長出來。城市也是一樣,法國小說家加繆說過:“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認識里面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相愛,以及如何死亡。”

所以我試圖寫下這座城市的朝朝暮暮,寫下地鐵里大街上穿梭的人群,寫下匆忙發生的故事,寫下這些年的所悟所想,讓所有讀到的人知道,自己不是一座孤島,讓所有在這里生活過的人,能會心一笑。

太陽底下無新事,我經歷的這一切,許多人也都經歷過,沒有什么了不起,也沒有什么大不了。把這些寫下來,只是想和你說說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木木睡著的時候,天都亮了。 那是她第一次見到這個城市清晨的光線,沒有人知道就幾個小時之前,她經歷了什么樣的掙扎。 ...
    LilyanSiena閱讀 1,092評論 1 0
  • 100天寫作計劃 第10天文/于水水小玩子 接下來要寫的,對我來說很難。 寫作計劃進行到第10天,基本沒寫過什么走...
    于水水小玩子閱讀 685評論 2 14
  • 天氣冷了,天氣熱了。 樹葉黃了,桂花開了。 出太陽了,霧霾來了。 摩拜車子出新款了,微信又有新功能了。 這世間的任...
    Monokii閱讀 132評論 0 1
  •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雨轉晴 今天上午,我在家里洗洗涮涮。老公陪兒子去排練,因今天晚上有個匯報演...
    暖與希望閱讀 340評論 2 6
  • 那時在小學校園里也算是高年級了。校園里一時興起彈弓熱,男生書包里幾乎人手一只彈弓藏著,最狂熱的時候連有些女生也跟著...
    然樂花閱讀 49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