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主持人孟非有一句話說得好: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
02
講一個真實故事。
1912年4月14日那個夜晚,
泰坦尼克號因撞上冰山而沉沒。
705人得救,1502人罹難。
僥幸生還的二副萊特勒在回憶錄中寫道:
大副默多克命令世界首富亞斯特上救生艇,
亞斯特憤怒了:“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
然后,他把位置讓給了一位婦女。
幾天后,在北大西洋的晨光中,
打撈尸體的人發現了顱骨破碎的他。
他的資產可以建造十幾艘泰坦尼克,
但他拒絕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當理由。
世界第二富斯特勞斯,當時年事已高。
船員說:“沒人會反對您這樣的老人上救生艇。”
斯特勞斯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
他蹣姍走到藤椅上坐下,靜等死亡降臨。
銀行大亨古根海姆,給太太留下一張紙條:
“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占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
那是一個悲慘的夜晚,
但也是一個閃耀著人性光芒的夜晚。
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
我想說的是,很多中國人雖然富了,但是并沒學會“富而貴”。
全球排名第一的貴族中學是英國伊頓公學。
很多中國富豪把孩子送進伊頓公學后,
要不了一個月,就會開始失望:
“伊頓公學竟然比平民學校還要艱苦。”
他們覺得伊頓沒有一點貴族學校的樣子,
但伊頓公學的老師說:“我們推崇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而是正直、寬容、勇敢和擔當。”
03
太有身份感的人,往往擁有兩副面孔。
對待強于己者的人,是一副面孔。
對待弱于己者的人,是另一副面孔。
知乎網友盧寒冰講過一段經歷。
一次,她去一位同事家做客。
在公司,盧寒冰是部門一把手。
而這位同事,是部門二把手。
這位同事家雇了一個保姆,
保姆已年邁,行動不便。
“同事陪我聊天時笑意盈盈,
并不時指揮老保姆干這干那,
老保姆忙前忙后,一臉惶恐。”
臨別時,一個意外事故的發生,
讓盧寒冰見到了同事的另一張面孔。
“她端坐餐臺前大聲斥責老保姆,
原因只是玻璃餐臺被水果弄濕后,
老保姆沒有按她說的用牙膏去擦。
她眼睛里放出惡狠狠的光,
然后惡狠狠地說出一句話:
用牙膏擦三遍!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為止!”
老保姆戰戰兢兢從衛生間拿出牙膏,
卻不小心碰翻了水盆,腳下一滑,
撲通摔倒,半天沒爬起來。
“我這位同事,卻連眼皮都沒動一下。
一轉臉,又立即笑意盈盈對我。
我不僅打了個寒戰——天哪,她竟會變臉!”
從此,盧寒冰就疏遠了她。
盧寒冰說:“一個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無他,人性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就是一個無底線諂媚的人,
和一個無限制詆毀的人,
通常是同一個人。
04
關于身份感,我喜歡三句話。
第一句:對待弱者的態度,就是你的教養。
吳小閑講過他老總的故事。
他老總,清華雙博士學位,
創辦了一家環保企業,身家數億。
一次,小閑跟著老總去談業務,
午餐時,他們在酒店點了一桌菜。
吃飯中途,服務生端上一道特色菜,
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
服務生解釋:“這道菜是免費贈送的。”
老總依然笑著回答:“免費的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費。”
飯畢,老總將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
好像在打量什么,吳小閑正納悶時,
老總把車停了下來,拿起打包的食物,
走到一位乞丐跟前,雙手遞了過去。
還有一次,在公司樓下,
一位清潔阿姨正在整理空紙箱,
想拿去賣點小錢,不料天下起了雨。
阿姨只好冒雨把紙箱踩成紙片,
這時,老總剛好開車來到樓下。
他看見后,立馬跳下車,
幫著清潔阿姨一起踩起紙片來。
吳小閑說:“我們公司的人,都很欽佩老總。因為他懂得尊重每一個人。”
我也欽佩這種尊重弱者的人。
現在,大家都喜歡說修養,
其實一個人修養的高低,
往往不是表現在他對待上司、權貴、朋友的態度上,
而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
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是不會炫耀身份的,
因為他不需要通過“欺負”他人來墊高自己。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05
第二句:善待每一個人的高度。
馮侖寫過一篇“李嘉誠如何請客吃飯”。
多年前,李嘉誠早已是華人首富。
而馮侖們,還是一個個小老板。
那一次,馮侖們去香港,
李嘉誠做東請客吃飯。
馮侖,原以為李嘉誠會很“大牌”。
沒想到李嘉誠竟然在電梯口候著,
見到來賓,就用雙手恭敬地遞上名片。
中國人向來喜歡座次文化,
不同的座次代表著不同的尊貴程度。
但是李嘉誠并沒有這么來安排,
吃飯之前,他讓20多人抽了一個簽,
“抽到幾號位就坐幾號位。”
20多個人,坐了四桌。
吃飯時,李嘉誠在每一張桌陪聊了15分鐘,
不論親疏,每一桌都15分鐘。
臨走時,李嘉誠跟大家握手告別,
每個人都要握到,包括服務人員。
這一餐飯,充分展現了李嘉誠一生的做人追求——善待每一個人的高度。
“成熟的標志就是包容心的養成。
既要包容比你好的,也要包容比你差的。
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要理解別人的缺點。
不要鄙夷別人無知、貧窮、粗俗,
因為出生、智力、成長環境的不同,
我們每個人才擁有了各自不同的高度。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包容差異,
謙卑地活著,尊重每一個人的高度。”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善待每一個人的高度。
06
第三句:真正的高貴是平視。
2013年,首屆華語主持傳播高峰論壇,
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首發出場。
在白巖松演講之前,
學子們見到他后都無比激動,
忙著要簽名、求合影、拍照片、發微博。
演講一開始,白巖松說了這么一段話:
“我剛才看到有一條微博,
寫著‘就要見到白巖松老師了!!!!!!!!’,
用了八個感嘆號!
我非常替你可惜,
當你擁有一個表達空間的時候,
你卻把權利用在感嘆上,
而不是提出你的問題。
我想,如果今天的論壇要讓我們擁有一點什么的話,
那就從平視開始。
不管別人處在怎樣高的位置,都不該去仰視;
不管別人處在怎樣低的位置,都不該去俯視。”
白巖松談到了他上大學的那個年代,
那時,不管是哪位名人的講座,
學生們從不要求簽名或合影,
而是帶著懷疑的態度去聆聽。
“講得好,成為他思想的傳播者;
講得不好,不管聲名多么顯赫,
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思考。”
人際交往有三種態度:俯視、仰視和平視。
俯視者狂,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藐小了對方。
仰望者弱,誠惶誠恐頂禮膜拜,藐小了自己。
平視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對方,也尊重了自己。
我最欣賞的交往態度是平視,
面對強于己者不卑不亢,
面對弱于己者平等視之。
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鐘海麗.風險管理.財富管理. 資產隔離.財富傳承.避稅避債
咨詢方式:微信:935076913
微信訂微閱號: 虞貴妃集團有限公司
微信訂微閱號: yuguifei68
長按 掃一掃 微信訂微閱號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