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出財富!改變生活!走向幸福!
? ? ? ? ? ? ? ? ? ? ? ?——《理出你的財富來》培訓收獲
? ? ? ? 早上課早受益!!如果沒有參加這兩天的課程,可能再過10年我依然無法突破自己的認知,無法看到“自己的人生財富系統”。對我個人而言,課程的每一部分都有打破我認知的概念知識,也有可以立刻在生活中時間執行的干貨,是實實在在可以改變生活的課程。就像一位及時上課受益的前輩所說:“馬丁老師是人生系統的規劃師!”? 以下是我結合自己的情況所整理的心得,主要包括四部分:
?一、什么是理財
【認知】
? ? ? ? 理財是合理利用一生的財務資源去實現人生幸福感的最大化的過程。薩繆爾森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財富/欲望。這讓我認識到理財只是我們通向人生幸福的一個手段,想要過上幸福人生的前提是必須擁有一個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幸福又并不只和財富相關。在課程的開始就讓我意識到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不是僅僅追求錢,理財是工具,而目標是人生幸福。? ? ? ? ? ? ? ? ??
? ? ? ? ?課程中有兩個形象的內容,就像地圖,快速清晰的把處于迷失方向中的我導航出來。第一個是,理財的三大塊內容:風險管理,開源節流、保值增值。X曲線讓我清晰看到這三塊內容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優先級是不同的。這個認知對我至關重要,比如像我目前這種情況(32歲,孕媽,房貸),這三者的先后順序應該是:風險管理>開源節流>保值增值。而目前我們家庭的這3塊內容是顛倒的。也讓我看到20年后我們將位于X曲線的右側,這三者的順序會是:風險管理>保值增值>開源節流。第二個是五個球的故事,它形象的讓我看到自己很努力地擲著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心靈五個球,努力不讓它們落地。但實際上,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還是會彈回來。但其它四個球是玻璃球,一旦失手落下,他們將永遠不會跟以前一樣。這為現階段的我做選擇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
【實踐】
1、調整家庭投資理財三大內容的優先級!? ? 2、勿讓自己的玻璃球落地!? ? ? 3、閱讀《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二、風險管理
【認知】
1、保險
? ? ? ?此部分內容刷新了大家的認知,甚至為在場不同的人省下不同級別的“巨額保費”。保險購買總體原則:1、雙十原則:年收入的10%購買10倍的保障。2、近期風險有限原則:3、經濟支柱有限原則。雙十原則并不適合所有保險,只適用于保障型保險,通過保障型保險的合理組合放到100倍杠桿。例如,一個年收入10萬元的家庭,用1萬元購買理財保險,就無法做到100萬元以上的家庭保障。但如果通過購買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壽險在內的保障型保險組合,就能做到100萬元以上的家庭保障。值得提醒自己的是,在執行雙十原則時要兼顧第一個十(保費)和第二個十(保額)??傊?,保險姓“保”,不是為了投資理財,優先考慮保障型保險。
? ? ? ?在課上玩投資游戲的時候,馬丁老師用新穎的感受方式讓我們再次明白保險的重要性。游戲總共6輪,以為日常生活中我已經購買了重疾險,一直有保險意識,游戲中每一輪我都買保險,到了第5輪我的100元投資只剩65,而旁邊的伙伴已經達到了150+,我很羨慕。但轉折就在此時發生了,馬丁老師宣布,我們遭遇了“百年強暴風雪”,沒買保險的,根據自己選擇的數字損失從0-100%不等!買了保險的全部賠付!買了保險但投資收益很低的我,保住了現有的資產。而沒有保險的,有些即使投資收益率很高,也從“富豪榜”跌倒“窮人榜”。真的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2、健康
? ? ? ?在我的概念中,健康和保險是緊密聯系的,也許保持健康就是風險轉移的一種方式。購買保險和飲食結構與健康關系密切。保持健康和購買保險同樣重要。50%以上的癌癥與營養過剩有關。復旦大學教授于娟32歲此生未完成的故事提到熬夜和飲食對她的危害。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影響整個家族甚至幾代人。近些年結腸癌的發病率高升,有時候呈現出家族發病的趨勢,根據專家的研究,這很大程度上與家庭飲食不健康有很大關系。20歲時我們也許一無所有,健康100分財富0分,但我們仍有資本積累到現在的財富。如今的我們千萬不要活成健康0分財富100分。
【實踐】
1、[endif]6月前完善好家庭保險配置;? ?2、減少高脂肪、高動物蛋白、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增加膳食纖維飲食;
3、不熬夜:11點睡覺? ? 4、正念冥想? ? ?5、閱讀《救命的飲食》、《輕斷食》、《此生未完成》
三、開源節流
1、消費管理
【認知】
? ? ? 以下兩個公式讓我感觸很深:收入-支出=儲蓄?VS 收入-儲蓄=支出,它們反映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財觀念,而我們在日常金融活動中具體執行哪一個公式,其理財結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 ? ? “收入-開始=儲蓄”正是我大學畢業的前3年我的真實例子,每月拿到工資后,不考慮儲蓄,而是先用來滿足消費,如果還有剩余,才會存起來。由于“收入有限,欲望無窮”,儲蓄往往最后都變成了“零”,甚至是負數。當畢業第3年,我遇到了人生第一次購房,我就傻眼了,直到我被迫要還房貸,才開始每月先扣掉儲蓄(房貸)。反思后,正是反映了自己以前及現在對財富沒有計劃,消費隨意,儲蓄盲目,缺乏整體的金融觀念。
? ? ? ? “支出=收入-儲蓄”則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理財結果。我的95年的弟弟消費習慣更符合這個公式的邏輯,大學畢業前3年自己在深圳搖號購車。也許他是學會計專業的,本身就比我學電子信息的財商高。另外,他從畢業就開始深圳搖號,大方向知道要儲蓄。他并沒有因為過度地追求儲蓄而影響正常生活,僅是意識到萬一自己搖號中了要有買車的存款,就有了不同的消費理念。
? ? ? ? ? 選擇前者,雖然看似逍遙自在,卻降低了抵抗未知風險的能力。而選擇后者的人,一般都能攢下一筆數目可觀的儲蓄,為以后的生活中較好地實現自己的各種目標打下基礎。
【實踐】
1)踐行:收入-儲蓄=支出? ? ? ? ? ? ?2)閱讀《小狗錢錢2》
2、必要、想要、需要
【認知】
? ? ? ?理財就是理生活,活到30+分不清必要、需要、想要。聽了課程后,我的簡單粗暴的解釋是:必要,沒有會死;需要,品質,打車非地鐵公交;想要,去年買iPhone7,今年想要iPhoneX。把消費分成這3堆兒,在消費規劃中能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把不必要的開支省下來。即使現在沒有開源的途徑,沒有好的投資能力,先把節流做好。養成能為自己下金蛋的鵝。課程中“拿鐵因子”的故事,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在消費中的積少成多的力量。一對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鐵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費,30年累積算下來花錢竟達到了70萬元。除了金錢的消費管理,也讓我想到了我的時間消費,回想以前,我參加不少無用聚會,過多無用的閑聊。其實,生活中有的人、有的事,也可以用必要、需要和想要來衡量。不必要見的人,沒必要做的事,把時間和注意力用在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這個分類可以去指導生活的各個方面,理財、育兒、職業、夫妻關系等等。
【實踐】
1、每一筆消費前問問自己是必要的嗎?每一筆消費記賬。? ? 2、需要反復讀的書購買紙質書,不需要反復讀的盡量在微信讀書閱讀;? ? 3、減少無效聚會和微信群聊天;? ?4、閱讀《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3、心理賬戶
? ? ? 這個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觸。情況A:苦等多年的演唱會來了,我花了5000人民幣買了一張門票。不幸的是在演唱會開演前一天,門票找不到了。你是否會再花5000塊錢買一張同樣的門票?情況B:我買票時,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里邊大約有5000元現金。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否會繼續買一張門票?我的選擇是A情況下我不會買,B情況下我會買。盡管兩者實質上都是丟了5000元,但卻導致了我們完全不同的消費決定,這就是心理賬戶在起作用。只要是自己的錢,不管是工資,還是買彩票中的,都是等價的。認識到心理賬戶的存在,對不同來源的收入都應該一視同仁,理智對待。
【實踐】
1、對于促銷活動,獎金和工資等,在每一筆消費前,思考是否是心理賬戶在起作用?? ?2、[endif]閱讀《躺著賺錢》。
?四、保值增值
【認知】
? ? ? ?不投資是“等死”,亂投資是“找死”。一般的理財產品有股票、債券、外匯、商品、房產五類。從1980年至今,CPI年化漲幅達5.17%,如果加上貨幣增發等影響,通脹率超過5.17%。所以,理財的小目標,首先得先跑贏CPI!在這部分,對我來說最能實操的部分是72法則,至少讓我看到了自己如何準備退休后的錢。這是普通上班族也能起步的實踐,讓我不再焦慮。因為我看到,如果要實現其退休計劃,則現在需要每月投資多少錢。通過計算,人生立馬有了“賺錢”的目標和動力。日常的節流也變得更加簡單。小小積蓄能理出驚人財富。就拿基金定投來說,將“開源節流”部分中我們省下的小額支出,通過時間和金額的復利可以達到令人咂舌的數字。
? ? ? ?這部分對我來說最難得是選擇什么樣的基金,這部分知識我目前還是空白,需要去學習基金投資知識。今年對我來說,保值增值部分如果能啟動基金定投就是很大的進步。將剩余的精力利用好,放在現有的可以增加收入的渠道上,增加更多的收入。將自己的身價提高,為其它的保值增值項目做資金準備。
【實踐】
1、啟動基金定投;? ? ? 2、調整家庭保值增值項目;? ?3、閱讀《買基金為自己加薪》
? ? ? ? ? ? ?我上完《理出你的財富來》課程的整體感受是,馬丁老師的盡量把專業的知識傳授的通俗易懂,但對于第一次接觸這么多新認知的我來說還有一些知識點只知道結論,還沒理解清楚的邏輯,下次有機會還要參加復訓。馬丁老師說,此課程的概念大家聽說過。但我聽完后感受是,即使聽說過概念,自己也想不到去用來“理出自己的財富”。感謝自己選擇學習《理出你的財富來》!它可以讓我改變我的生活!走向幸福!
Bingo? 2021.5.18? ?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