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百度
看了《見字如面》這檔書信朗讀節目,重拾了我對于書信的一些記憶。想到曾經收到一封信的開心,提筆寫信的忐忑與期待,再想到如今連編輯一條短信都只在過年的時候,便有了時過境遷之感。書信逐漸沒落了。
在沒有電話、網絡的時代,人們只能通過書信傳音,見字如面。人們透過信中的文字去想象寫信之人的面容與當時的心情,想象著對方字里行間的情緒變換。那樣閉塞的消息,使時間都變得緩慢。南朝宋的詩人陸凱寫過一首《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詩人驛寄梅花予友人,將思念之情寄寓于梅花這封特別的信中送給友人。多么浪漫的情懷!我喜歡“見字如面”這個詞,質樸、通俗,給讀信人安慰。
上大學的時候,我看過一個臺灣電影《海角七號》,這個文藝的名字最先吸引我去看這部電影。看過之后我并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多精彩,可是我卻很喜歡影片中日本教書先生寫給臺灣戀人友子的七封信。背景音樂沉靜優美,信件的旁白朗讀很是讓人身臨其境,可以想象到寫信人的處境和他寫信時的心情。多年過去了,寫信人與收信人都不知身處何方,信卻一直保存著,看到信的人知道了那段故事。看,書信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保存了一段又一段記憶,可以穿越時空,讓后來人享有了那份記憶,知道了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對書信的喜愛,還因為很多見面說不出的話,可以通過文字來表達。當我們認真下筆寫信的時候,往往思路清晰,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不至于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斷思維。古人有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典故,書信可以通過豐富的介質來傳達,它承載了人們的情感。
這個時代越來越快,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只希望生活著的人們能慢下來,寫一寫字、寄一寄信,或者發一發電郵,不要讓書信就此沉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