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大學畢業,畢業生總是再想世界這么大,我該去哪里,是回到家鄉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后娶妻生子過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還是背井離鄉,涌向大城市。于是不同的選擇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
當小伙伴們猶豫著是考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制的時候,一向喜歡詩和遠方的我,毫無疑問卻在糾結著去北京還是上海。最后因為北方的霧霾選擇去了上海,有時候選擇其實并沒有那么復雜。
Z是我高中時候的同學兼死黨,上大學他去了南京,我去了河北石家莊。一南一北將我們隔在了時空的流離里,除了每年寒假短暫的聚會之外,其他時候只能通過電話噓寒問暖,記得大二國慶的時候我去六朝古都找他,并過了一個讓人難忘的生日,那個時候我們無憂無慮,不用考慮油鹽醬醋,房租水電。在秦淮河畔、玄武湖邊;披著月光、曬著太陽各自整理著自己的大學生活,還有對畢業之后的期盼;聊起過某國企的親戚,揚在臉上的笑容是那么的從容。
大四下學期,他如愿進入了國企實習,高中時候的女朋友也重新復合,一切都按照大多數人的劇本,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有穩定的工作還有靈魂的伴侶,在旁人看來沒道理不幸福。
晚上跑步回來,打開手機看到一個未接電話,是小明打過來的。我立即撥通過去,原來是快要結婚了,打心眼里為他高興,說過幾句祝福語之后,他突然放低聲音,原來,雖然他期待這次婚禮的儀式感已久,但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畢竟剛畢業也沒有多少積蓄,然而結婚,以及婚后的支出也將他壓的喘不過氣來;除了應付國企復雜的人際關系,還要解決油鹽醬醋,隔著手機我能感受到他憔悴的面容,我只有半開玩笑打趣他說誰讓你先上車再買票的。
聊到最后他也有點后悔,如果當初和我一樣去了大城市,也許就不會那么早為了生活而奔波,就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斷的完善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屬于他們自己的二人世界。
這個世界其實是公平的,不同的選擇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沒有對錯。
畢業之后,我選擇上海,在父母看來,上海是大城市,消費高跟家鄉相比安穩的工作,顯然,我的選擇是錯的,并試圖用經濟壓力要我妥協。在我看來安穩的工作,娶妻生子跟放羊娃陷入周而復始的死循環并沒有什么區別。
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終于還是義無反顧的來了上海,剛開始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有先做兼職維持生計,做過酒吧服務員,群演,群演領隊,每天早晨趕最早一班地鐵,晚上乘最晚一班地鐵。有第一次拿到兼職收入的喜悅,也有辛苦一天,收入是零被中介坑的辛酸,當然更多的是結交到許多逐夢的同齡人的喜悅,在閑暇之余分享著各自與眾不同的經歷,以及各行各業的行業知識。除了每天盯著兼職群做兼職之外,每天都瘋狂的投簡歷,在面試一家做貸款的金融公司時認識了我來上海的第一個朋友W,他是學經濟的,寒暄之后一見如故,也許因為大城市的不安全感,后來每次一起玩,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自此之后每次找工作都是資源共享,收到的面試也多了起來。
不要在奮斗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再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兼職生活,終于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收到了某上市教育機構的offer,薪資還算過的去,只是專業并不對口,上班時間相對固定,每天機械的重復著一樣的事情。慢慢的便沒有了生活的激情,迷失了方向,也許是大城市的距離感,每個人都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在地鐵上人們都會利用碎片時間給自己充電,因為他們懂得不要在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大城市是信息傳遞的第一個中轉站,怎么運用好第一手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人生除了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在掙扎了一個多月,還是按捺不住躁動的心跳到一家行業標桿公司,她除了教會我思維方式,什么也沒有,在這里有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以及完善的工作流程,充分的鍛煉到了框架思維。只是每天有加不完的班,仿佛身體不歸自己所有。雖然我們不能選擇什么樣的生活但是可以選擇怎樣生活的態度。在業余的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因為除了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選擇并沒有對錯,只是選擇什么樣的路便得到什么樣的感悟。
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