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壓力,年輕人:你被賺錢重擔壓垮了嗎?

在新年伊始寫這樣的話題,尤其是在這樣儀式感如此之強的日子寫這些東西,其實真心會被人罵,但是最近經歷的事情,卻讓我不寫不行。近來,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中國抑郁癥的患病率為6.1%。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的發病率為3.1%。國內抑郁癥的發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按照6.1%的發病率折算,國內抑郁癥患者已達到9000萬,無疑是抑郁癥的重災區。而據調查,年輕人成為了中國人抑郁癥發病的重要人群,抑郁癥發病的年輕化趨勢十分顯著。

一、中國年輕人,中國特色壓力

說到這個,筆者記得曾經看過中科院心理所的一篇調研顯示:20-30歲的人群是現階段中國人中精神壓力最大的人群,那相信不少人會問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壓力呢?其實,也很簡單,這份壓力來自于中國的特色經濟環境。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渡過了早期的經濟野蠻增長期,進入了經濟新常態,在這個L型增長的情況下,大量的企業面臨著改革困境,而這個困境考驗的是不同人對困境的承受能力,相對于現在30歲之后的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有了的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定的積累,從而對抗壓力的能力也更強一些,而對于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面臨畢業、職場奮斗的兩個特殊期,工作的良性循環尚未養成,也沒有足夠的積蓄能夠供其作為對沖風險的緩沖墊,于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年輕人會感到嚴重的焦慮,這些不良的感受會成為抑郁的罪魁禍首。那么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壓力的根源吧:

一是來自勞務用工的制度變革。曾幾何時中國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工作穩定期,當時國有企業是經濟的主體,充滿著大家一起吃大鍋飯的氛圍,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即使是國有企業也開始引入了績效工資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所有的目光都會集中在KPI考核上面,幾乎所有的企業和單位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工作壓力,再加上經濟增速的降低,找工作變得非常不容易,從而讓年輕人越發覺得自己的困難,尤其是位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人才的競爭開始演變成為工作技能、信息增值、學習能力的全面競爭,讓大部分年輕人根本沒有松口氣的時間。

二是社交移動化帶來的弊病。曾經,路很慢,一封信要走很長的時間,所以生活和工作是嚴格隔離的,只要你下班了,可能找到你的幾率就變得非常的渺茫。但是,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交網絡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每天必備的工具,沒事刷刷微信,刷刷微博已經成為了習慣,但是人與人溝通的便捷也造就了工作和生活邊界的模糊。現在在不少單位,24小時隨叫隨到,加班加點已經成為很多職場人的常態。過度使用電腦、手機讓人的大腦處于一種高度的緊繃狀態,整個人的自我調節能力被極度的削弱,睡眠障礙、神經衰弱、工作效率下降,每個人的都會不好了。

三是飲食的簡單化甚至是取消飲食。高強度的工作讓年輕人根本沒有時間去好好的吃一頓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垃圾食品基本上是大部分職場新人的選擇,即使不是這些所謂的junk food,也是多從餓了么上買的食品。這些飲食不僅不健康不說,吃飯的時候多還是眼睛盯著電腦、手機的屏幕,吃外賣就意味著很多吃飯都是在這種盯著屏幕吃飯的方式中度過的,而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年輕人降低心理負擔,反而會不斷加大心理壓力,與此同時,不吃飯或者吃飯不規律,經常湊合也是加大壓力的重要問題。

四是加班的常態化不斷增加焦慮。加班可謂是現階段年輕職場人的第一大敵,這種身心俱疲的現象遠不是一首《感覺身體被掏空》能夠形容的,除了葛優躺之外很多人回家之后就完全不能去干任何事情了。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了996工作制,甚至有很多企業都是9點上班下班時間不定,每周無休的情況都時常出現,這種無休止的加班讓焦慮成為了一種常態,然而大多數企業都只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基本上不會在乎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中國式壓力的根源:經濟負擔過重

我們剛剛說的都是引發中國年輕人壓力的某些原因,但是這些原因僅僅都是一些表象,真正的原因卻遠不止這些,筆者認為深層的原因依然是經濟問題。因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不僅需要承擔工作的壓力,更避免不了經濟的壓力。很多的年輕人都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了工作,但可惜的是,他們所獲得的工資薪酬是根本難以支撐自己立足的。

我們的企業經常會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確從相對工資支出增幅來說,我們企業支出的工資比起十年二十年之前是有所上漲到的,但是這種上漲的速度遠不能與物價、房價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幅度進行比較。

以大家最為關心的房地產問題為例,眾所周知,我們的人均收入是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但是中國的房價卻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著名國際數據庫NUMBEO的數據顯示,在統計中的127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房價收入比為22.95排在了世界的第14位,而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比如說歐洲這個數據在8以下,加拿大為5.78,美國為3.39,甚至是一直傳說中的房價極高地區,比如說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的房價收入比也是低于中國的。因此,在一線城市年輕人想要靠一己之力購買其足夠生存的住房,恐怕真不容易。憑工資買不起廁所這個已經是常態了,但是工資甚至都不一定付得起房租,這個恐怕就更為郁悶了。

除了房子,其他東西恐怕更為恐怖,古人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應該是人一生最大的事情,但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感覺到結婚結不起了,這是為什么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都有所提高了,但是結婚禮金的增長速度卻遠超過收入的增幅,在某些地方,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讓結婚成本與日俱增,有些農村說要結婚必須要在城里買套房,或者說付出家庭收入幾十倍的彩禮錢。

很多人不禁感慨,什么都漲,就是收入不漲,在貧瘠的收入基礎上,年輕人無論是生活、婚戀、交友都充滿著負擔與壓力,這些壓力讓人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很多人基本上就是在工作中度過了全天的大部分時間,年輕人生活品質下降,不敢輕易跳槽,不敢娛樂旅游,擔心生病失業,讓詩和遠方已經成為了一種癡心妄想。

這讓筆者不禁想問,你被賺錢重擔壓垮了嗎?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