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居,余大學時宿舍之謂也。
剛進學校不久,系里就舉行了一次“新生寢室美化大賽”。這種比賽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偉大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又有“大學四年期間在宿舍里的時間可以達到百分之多少多少”的調查數據作為理論依據,再加上簡單易行且參與面廣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是那時的學生會干部們最喜歡舉辦的。而現在的大學里似乎還在進行類似的活動,只不過名字聽來也許更加動人,頗有點與時俱進的意味。
那個時候正是熱血滿腔理想遠大的年齡,對于任何事情都是那么的投入。于是在室長(這個稱呼的好處在于聽起來像市長,不像其他宿舍只會叫舍長,俗!呵呵)的帶領下,六個血氣方剛的毛頭小伙子立刻聚集一堂,召開了××宿舍第N屆委員會第M次全體會議,熱情高漲地商議美化宿舍事宜。室長同志還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鑒于該講話內容屬于高度機密文件,此處略去)。
首先是要給寢室起個名,所謂名正則言順嘛。原以為這只是小事一樁,誰知這起名還真讓我們費了好大一番勁兒,雖然我們積極發揮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先是有人提出叫“雀巢”吧,這個提議馬上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批判,嘁,還鳥窩呢,什么品位!接下來有人說叫“快樂老家”吧,那個時候這首同名歌曲正流行,誰都喜歡哼上幾句。不過這個建議也沒有被挑剔的舍員同志所接受,理由是淺薄、低俗、沒內涵。
于是會議暫時陷入了低潮,大家就開始有邊沒邊地聊天了。這種開會時跑題也是我們宿舍的一大特征。聊著聊著,突然有人說干脆就叫“聊天室”好了。老實說,聊天室還是挺切合我們的實際情況的,只是如果這么往門上一貼,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巴掌嗎?于是剩下的人一致反對,拜托動動腦子好不好,大家都是文化人,竟會想出這么沒文化的名字!誰知那人還覺得挺委屈,嘟嘟囔囔道:“要文化是不是?那就叫聊齋吧。”嘿,還果然有點文化的意思。大家都覺得這名字不錯,可又擔心萬一和人家撞車了怎么辦。還是室長辦事老到,說我們大伙兒出去打探打探不就知道了。于是短暫休會,大伙分頭行動去了。
調查結果顯示,叫聊齋的宿舍已經有了若干個,而且這還不包括女生宿舍的情況(因為女生宿舍男生進不去)。顯然不能用這個名字了,大家只好繼續開會。“我們六個人一宿舍,不如就叫六一居室吧,這樣我們每個人就都是六一居士了。”我小心翼翼地提議。經過前面的會議,我已經不敢提任何看起來沒文化的名字了。哪知他們說,這個名字是比較有內涵有文化,但這學校里沒內涵的人比較多,萬一他們都看不懂,解釋起來也挺麻煩的……對了,那什么,你先給我們解釋解釋吧。我差點沒當場暈倒。
后來不知是誰提出的,說你我皆凡人,就叫“凡人居”吧,總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會議的第一項議程終于完成了。可見起名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難怪現在一個專門給人起名的行當會應運而生呢。接下來就是討論怎樣布置寢室了。既然名字都取得這么有文化有內涵,那里面的布置當然不能俗套了。所以大家一致決定,采用古典式方案進行布置。會議總算取得了圓滿成功。
進入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還特地請了一位大四的學長作為顧問。裝修用的材料很簡單,是彩色泡沫紙。買來之后,經過尺量剪裁刀刻,弄出古代的那種“回”字形結構,再用膠水貼在墻上,整個寢室立馬就顯得古色古香了。當然,這時候那些什么歌星球星的照片是一律不能貼了,我們就各自去找老鄉朋友弄了一些字畫來,自己裱了貼上。完了看看還不過癮,于是又發揮了集體的智慧,編了一幅對聯貼在寢室里面。聯曰:“平凡事日積月累可成非凡事,平凡人晝鍛夜煉能做非凡人。”橫批:“凡人不凡!” 這樣,在門外一看是“凡人居”,一開門就變成了“凡人不凡”。這也是我們那個時候人人都擁有的想法。最后我們還選了李宗盛的《凡人歌》作為室歌。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那次美化大賽中,我們寢室最終獲得了一等獎。一開始我們總是很自豪地說著“凡人不凡”,只是沒過多久不知怎么就變成了“煩不煩人”。再后來,我們看到那些剛進校的大一新生在很熱情地布置寢室的時候,總是覺得他們很幼稚,是在做一些很無聊的事情,全然忘了自己當初也曾這樣熱情地投入過。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從最初的“凡人不凡”慢慢變成“煩不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