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自行車的業務特點和功能
1.主要功能:短距離代步
2.產品形態:便捷小巧,特殊標志,易于識別的室外共享自行車;
3.擺放位置:主要地點都在戶外,比如人流量大的地鐵口,火車站附近,科技工業園區,商場附近,小區門口以及高校校園內;擺放點一般有固定停車位和固定鎖
4.借用和歸還:個人自動識別卡刷卡,車樁鎖打開,借車;用戶把車上鎖,刷卡,系統記錄還車;
5.費用扣除:根據用戶兩次刷卡時間差定量收費;
6.如何辦理個人公共自行車業務:到固定的公共自行車管理站(一般是公共交通部門,西安這邊是各公交公司的服務站點辦理)交押金和實名認證,即可辦理借用
二、目標用戶痛點:
1、目標用戶和使用場景:廣大的普通市民的短距離出行,上下班過程使用,一般騎行時間20-60分鐘,路程2-8km
2、需求產生的根源:
上下班或短距離出行,車外交通擁擠,車內人群擁擠,開車或者公交速度慢,鬧心;
經常騎車出行可以鍛煉身體;
目標距離比較近,打車一是價格貴,另外可能需要等車;
近距離外出開車的話,停車位不好找;
體驗新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
3、需求列表:
隨時隨地的快捷借用和回歸
使用簡單方便,舒適便捷
價格合理,外觀漂亮
三、特色化產品設計
1、目前各個比較大點的城市都有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其業務特點正如我前面描述的一樣,其實在用戶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不足和缺點,列舉如下:
辦理自行車業務時必須跑到固定的辦理點,還需要攜帶身份證和現金,辦理流程繁瑣;
借用和歸還都是使用自動識別磁卡,一方面用戶可能會忘記帶卡或者途中丟失卡,另一方面此刻可能會消磁,會給用戶帶來麻煩;
停車點的每個車樁鎖對應一個車位,一旦車位用完后來的用戶將無法還車,比如下班高峰時期,小區附近的停車點經常會找不到空余的車位;
公共自行車都是停放在戶外的,接受一年四季的風吹日曬,所以在停車點經常能看到不少損壞的車輛;
用戶費用從磁卡中扣除,每次用之后都要到管理站充值,過程繁瑣;
2、根據用戶需求分析和現有產品的不足的分析,我們產品的設計要素如下:
(1)產品定位:簡單便捷,隨時借還的短途出行便民共享自行車
(2)產品解決方案:
產品解決方案圖
(3)產品特色:
業務辦理,借還車輛,費用查詢,查找附近車輛均是在移動客戶端App便捷完成;
停放點自行車都設置GPS位置定位系統,可以實時查看附近停放點和車輛行駛情況;
打造無樁停車區,車身設置電子鎖,掃碼開鎖,特定按鈕鎖定;
pp產品本身就是一個計步器,提醒用戶每天的騎行距離,用戶可以查看和分享,還有騎行用戶排行榜,讓用戶找到騎行的自豪感和健康感;
允許用戶通過App提前進行約車,定點定時使用;
一個用戶可以同時在線借2輛車,即使同行的朋友沒有開通業務,用戶也可以和朋友一塊騎行;
(4)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
由于是車身自帶電子鎖,面臨被盜的風險,解決方案:使用特殊材料和外形制造車輛,給公共自行車打造屬于自己的標簽,比如使用特制塑料制作,如果被盜竊的自行車不能公開騎行使用,也沒有拆卸賣部件的價值,則偷盜會大大減少;
前期可能面臨有些停放點設置不合理,用戶借還車距離成本高,這個可以根據用戶使用App平臺查看附近停放點的數據統計進行合理在規劃;
在用戶上下班用車高峰期,可能會出現用戶借不到車的現象,提前提醒用戶可以在App里面進行定點定時約車,根據約車情況進行人為的調控不同區域的車輛:比如可以通過公司的運營人員從其他區域臨時調配,或者通過信息鼓勵附近站點還車的用戶把車還到在預約車超額的停放點,并給與貢獻用戶獎勵;
用戶也可能會把自行車騎到違規區,比如放到自己家或者騎到郊外,此時一方面要通過提醒信息提示用戶,甚至可以設置系統電話告知/警告,另外一方面通過設置信用等級的方式限制低信用用戶的使用;同時還可以通過用戶舉報的方式舉報不良使用者和損壞者;
不設固定樁的共享單車,很可能會出現在停放區域隨意擺放的的問題,隨意擺放一方面影響用戶體驗,一方面影響市容整潔;所以在用戶停車的時候一方面通過信息提示用戶文明擺放,一方面鼓勵用戶分享自行車停放區的圖片,起到自律和他律的作用;
公共自行車一方面要接受風吹日曬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會被高頻強度使用,同時還會有一些用戶故意破壞,或者故意藏匿,所以車輛的維護成本一定不小;所以在產品設計的時候,盡量要考慮防盜,防破壞,防損毀的方方面面;在運營期,公司一方面要負責車輛維護,還必須對不良用戶進行追責。
(5)營銷策略
由于這種公共自行車產品商業模式簡單,市場容量大,前景廣闊,所以很可能被其他公司復制出現激烈競爭,所以當務之急是盡快獲得大量用戶,形成規模優勢和群體效應;
公共自行車是普惠的商業項目,其實有很大的公益成分,站在政府層面來看,是個造福市民的惠民工程,同時各級政府都在倡導綠色出行,健康生活的主題,所以深挖當地政府關系和資源,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資源和權限上盡量不受過多干預和束縛;
自行車是跑在公路上,進入公眾視野,接受公眾的評判和價值判斷,所以不僅要給用戶提供便捷的出行功能,同時外觀要漂亮簡潔,特色鮮明,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體驗;比如可以給車子圖上純綠色和藍色,就比較容易在市民心里贏得認可,同時也提高了辨識度,在車型的外觀設計上,考慮輕簡潔的同時還要考慮美觀。
借勢營銷:開展聯合知名媒體開展“綠色出行,健康生活”主題月優惠活動,邀請名人,網絡意見領袖,政府官員體驗產品,打造騎行上下班的新風尚,引爆朋友圈和生活圈;
以上第一部分詳細講解了公共自行車產品設計的多個方面,這個完整詳細的答案是我在這幾天不斷的翻查相關資料和思考得出的結論。然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了更多背后的故事,下面就來揭露隱藏在這道產品經理筆試題目背后的商業野心和隱憂。
ofo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
相信很多北京和上海的同學應該都聽說過共享單車(ofobicycle,小黃車)和摩拜單車,這兩款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的商業共享自行車和以前各個市政府主導的惠民自行車項目差別都很大,共享單車瞄準了高校校園,目前獲得了不錯的成長,據統計:共享單車已經占領北京和武漢的三十多所高校校園,車輛投放量達到5萬輛(包括一部分同學自行車的加入共享),先后拿到經緯中國,金沙江等機構千萬美元的兩輪融資;而摩拜單車定位是普通市民,2016.8.16開始進入北京市場,由于其產品的特色性,操作便捷,美觀靚麗,雖然質量比較重(25KG),騎行速度也不快,用戶體驗并不是特別好,然而還是因為其產品獨特的視角和解決方案迅速刷爆朋友圈和各大媒體,雖然摩拜單車在京城也就不足4萬量的投放量,但就目前的形勢看,已經取得了用戶的認可和口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快速投放和引流,擴大用戶群體了。
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在膜拜單車徹底占領市場后,自行車停放點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隨時隨地借用,并且沉重的車子也改成了輕便的車型,請問在交通擁堵的城市,對于3-8公里左右的短途出行,你還會選擇滴滴的快車嗎?我隨機對實驗室的五個師弟師妹們訪問了一下,結果是大家可能都會選擇騎自行車,即使打車很便宜,交通不擁堵,因為騎行給了他們更大的自由度和健康感,所以未來條件成熟的話,騎車可能會變成市民短距離出行的習慣交通方式。
再設想這樣一種場景,政府和摩拜牽手,不僅從政策和文化層面倡導公共自行車,而且在基礎設施上比如道路規劃,城市建設上面給予支持,那么未來的摩拜單車會不會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基礎性設施呢?如果便捷,美觀,方便舒適的公共自行車成為了隨處可見的基礎設施,那么前文提到的盜竊,停放點設置不合理,借不到車和用戶違規的為題也迎刃而解了。
從以上兩個維度來看,公共自行車業務不僅是滴滴出行的競爭對手,而且在未來是有可能比滴滴出行能夠接觸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更有可能實現全民便捷出行的目標,不僅商業價值巨大,社會貢獻度也值的稱贊。
所以,基于以上的設想,我們大膽猜測一下,滴滴公司目前應該是正在考慮要不要涉足公共自行車業務的問題;如果要做的話,怎么做會比較好,是自己打造一款產品呢,還是收購目前比較流行的摩拜單車呢,或者是對投資比較看好的公共自行車項目?以上三種猜想,不管是收購,自主打造一款新產品還是投資相關項目,都需要對公共自行車業務和市場有足夠的了解,這也可能是滴滴的高層和產品經理最近在不斷討論和思考的東西,因此,對于校招題目,讓應聘者設計一個公共自行車產品,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暗藏深意。
--本文摘抄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