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和薇薇一起去逛了趟曲江書城,無意中買到了史鐵生的一本《自由的夜行》,這本書在他的作品中并不算有名,只是記錄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看法以及很零散細碎的經歷。隨便翻開讀,看到他對信仰的看法,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科學的迷茫之處,在命運的混沌指點,人唯有乞靈于自己的精神?!焙芡膺@句話,信仰這件事情 ,既不可證實也無法證偽。貿然的分為無神論和信仰派都是不合理的。固然,我們相信科學能夠證明客觀事實。但是科學只能證明存在,無法證明不存在。而且科學的證明是有區間的,就像牛頓定律只適用于宏觀,相對論用于微觀。山爺說過,科學的歷史就是一部證偽史。我們現在所相信的科學,說不定不久后就會被證偽,那我們存在的價值呢?我們信奉什么呢?是什么讓我們堅持活著,堅持做一件事情。假若我們現在因為科學,我們去學習,去實踐,那若科學被推翻,是不是我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呢?那個時候,每個人心目中又會給自己尋找一個怎樣的寄托呢。說到底,信仰這個東西,和科學一樣,無非是用來解釋人不可控的事情。人生來好奇,卻同時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斷地去給自己找精神寄托,然后不斷地去給自己找證據證明它確實存在,并且不惜余力去和信仰不同的人去爭論,甚至爭奪。歷史上很多戰爭都是由于信仰不同產生的。
后來又讀了他最出名的《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史鐵生就是有能耐把母愛描寫的淋漓盡致?!澳莻€園子里不僅有我的車轍,更有母親的腳印”,我在上班時間讀到這里,哭到停不下來,于是立馬拜托三奇幫我買了本《我與地壇》的精裝版。之后又在網上買了《病隙碎筆》的電子書,病隙碎筆讀起來沒有那么明顯的文學性,雖然文筆仍舊很美,但更多的是能感受到一個病人在病床上堅持不懈的思考和思辯。跟隨著他的文字,我也一遍一遍的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的信仰是什么?愛情是什么?性和愛情的關系?病隙碎筆2中史鐵生還會討論一些社會見聞,他真的是一直在思考生命,思考自己為什么成為作家,寫作是什么?寫作的意義是什么?
我現在也開始思考。我從出生就被教導要好好學習,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最近總是看到“清北的大學生買房難”之類的新聞,上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或者說一個人命運的改變僅僅在于有沒有房嗎?讀書是一件這么功利的事情嗎?不為任何目的,僅僅是想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見識不同的思想不可以嗎?
就像網絡上經常流傳的段子,其實也是事實情況吧,過年回家,親戚讓修個電腦(或者讓裝軟件之類),說不會,他們就問“虧你還是大學生呢?書都白讀了”,若是稍稍表示出對他們的不滿,或是對他們置之不理,他們就會馬上確認自己的讀書無用論。
在他們眼里,花錢供子女讀書就是一件必須盡快見效的事,若是讀書了還找不到好工作,讀書了嫁不到好人家,就會馬上鄙視你。進而堅固自己的讀書無用論。
讀書這件事情,尤其是讀大學,那就是一個重塑價值觀的事情。并沒有那么功利。并不是圖那一紙畢業證書,而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認識了怎樣的人,見識了怎樣的事,最終價值觀,世界觀有了一些些改變。
最后,愿我們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