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表姑一家要回北京去了。前幾天,大家約出來一起吃頓飯,算是我給她們踐行。席間聊到家里的一些事情,表姑不禁感嘆,還是有同學好啊,老家那邊有事,直接在高中的班級群里說一聲,就能找到人幫忙。鄭州這邊有事,給大學群里說一聲就行了。我好奇地問,那你的初中同學呢,她說初中是在村里上的,考出來的同學沒幾個,大家現在不是在種地,就是在打工,僅能顧住自己,沒有能力再幫別人了。最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對于寒門子弟來說,讀書依然是改變命運的方法,你受教育的程度,決定你將來朋友圈的層次。
試想,如果俞敏洪當年不是考了三年終于考上北大,在北大認識一些牛人,還會有后來新東方的創立嗎?
后來問起表姑她女兒上小學的事情安排好了嗎?她說,半年前學校就發過通知了,北京那邊的效率確實很高,將來小學畢業了她打算讓女兒上七中。我說北京四中不更好嗎?姑姑說北京四中能上都是非富即貴,咱們又不是那個圈子的。四中周邊的學區房咱也買不起,還是別妄想了。我說,那倒是,連王菲的女兒想上四中都不是也沒上成嗎?姑姑說,人家還是上了,不過也挺費勁的。最后是她女兒不想上了才退學了。不過,這些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出路,并不只有讀書這一條。讀書只是你我這種普通家庭出身孩子的出路。
富貴人家的孩子確實不需要用讀書來改變命運,那么他們就不需要讀書了嗎?
帶著這個問題,結束了那次聚餐,我一直覺得不太對勁,但又說不出來是哪里不對勁。今天起床,突然明白了。
富貴人家的孩子也需要好好學習,當然他們學習不是為了改變命運,他們的學習是為了保障他們家族不至于那么快就沒落下去。
我們這個民族有將家產傳給子女的習慣,但是“人窮不過三代,也富不過三代”,敗家子的故事無論是歷史中,還是現實中我們都聽過不少。在五行里,財寶屬金,但金為流動之物,需要文化這個容器才能把它盛住。
以前的富貴人家早知道沒有文化,后代坐吃山空,早晚會把家拜光,所以他們辦家學,請名師,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知書識禮,把家族傳承下去。記得看歷史人物傳記,在民國時期,很多將軍是草莽出身,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們卻要后代必須讀書。比如孫殿英,韓復榘。孫有四個女兒,女兒訂婚后,他先把女婿送到軍校讀書,讀完書再回來結婚。韓在山東任一把手的時候,政府官員可以發不下來工資,但老師的工資必須按時發。
在中央電視臺的《我有傳家寶》節目中,發現有些家族可以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這個規律,這些家族就是我們常說的書香門第。有次節目中依次來了賀知章的后代,曾國藩的后代,林則徐的后代。他們說起他們的家訓,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勤儉持家,另一個就是要子孫后代讀書。我認識的一位朋友,祖上是山西的富商,解放后家產充公,但沒有忘記讓后代讀書,那位朋友曾說過她爸爸以教兒歌的方式教她“晨起打掃庭院”什么的。現在,她們家又從一無所有,經過三代的努力回到了社會的中層。
也許這時有人該說了,既然你說讀書有用,那么俞敏洪的那些同學為何自己沒有成功,反倒是后來跟著俞敏洪成功了。我想說得是一個人光有成功的內在素質是不夠的,還需要強烈的愿望,雷厲風行的做事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耐性。而一般人很難具備這些所有的條件,就需要別人的幫襯,這就是我們說的“一個好漢三個幫”。任何人的成功,尤其是能揚名立萬的,表面看是一個人的成功,往深里看,是一個團隊的成功。而想要擁有這些優秀的人脈,最好是相識于微時,那時打下的感情基礎是日后用錢換不來的。所以對于網上的那個問題“既然學歷不值錢了,為何學區房還那么貴?”我給出的回答是:
學區房貴,不僅是為了獲得一個更好的學歷。更是為了讓孩子獲取更好的人脈。
文化的優勢在婚姻中也很有體現。沒啥文化的婆婆大多比較短視,一旦自己兒子得勢了就開始瞧不起自己的兒媳婦。我老家有個親戚,在給鄰里調解婆媳矛盾的時候,聽到婆婆說她兒媳婦:“我們養頭豬還能殺了吃肉,你成天吃我兒子的,花我兒子的,你有啥用”。而這位婆婆口中的兒子剛結婚的時候還是個窮光蛋,只不過這幾年開個診所,日子稍微好過一點而已。而鄭州這邊的同事嫁得不錯的反倒沒有碰到這么拎不清的婆婆,其實媳婦和兒子也是一個團隊,有媳婦照顧家里,兒子才能安心出去打拼,正所謂“家和萬事興”,真正聰明的婆婆才不會去挑唆兒子兒媳婦的關系。
好了,啰里啰唆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看法,歡迎來討論。
后記:有朋友提出,使用人脈的前提是對等交換,這一點提得很好,看來我需要把讀書,人脈,與成功的關系在這里大概提一下,以免有人看了我的文章,理解成只要讀書就能成功,那就成了死讀書了。
我們都看過《歡快頌》的第一部吧,里面的安迪是最有實力,而且樂于助人的。但是安迪的能力和人脈在其他四個女孩身上哪個發揮的效用最大,當然是曲筱綃,哪個發揮最小,當然是邱瑩瑩。為什么,因為綜合家庭背景和個人能力,曲筱綃是四個女孩中最強的那一個,安迪的資源到她手里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而邱瑩瑩的實力最弱,她的問題也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安迪就算有心也使不上勁,正所謂“殺雞焉用牛刀”。這就說明一點,個人實力不夠的話,就是有好的人脈資源也使不上勁。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情況恐怕會更殘酷。像安迪這樣的人我們很難遇到,現實中的成功者更像是魏渭這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電視劇中,我們也看到了,魏渭對邱瑩瑩的求教視而不見,卻和趙醫生和王柏川挺聊得來,為什么,因為他們有可以交換的東西。趙醫生博士畢業,是骨科醫院的主刀大夫,王柏川雖是一位商界的后起之秀,但能吃苦耐勞,做事可靠,日后難免會有發跡的時候。所以,在現實中,想要從人脈圈獲取一些東西,你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提升自己的能力,讀書就是方法之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而且通過高考,進入一所好的大學,本身也是對我們的一種鍛練,一樣能提升我們的能力。而且在社會上,歡樂頌五美可能聚不到一起,但在校園里,歡樂頌五美還是能聚到一起的,畢竟天才也有還是孩子的時候。
當然想要成功的話,就更復雜了,除了個人實力,人脈,還得講究機遇,個人身體狀況,家庭的支持……這展開就太多了,這里就不說了。但是好的人脈會是你成功的助推器,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讀書使我們長知識,知識的實踐也使我們的能力得到提升,好的學校為我們的未來提供好的人脈,而能力可以讓我們在社會上開拓新的圈子。這這兩種人脈圈會在我們成功的路上助我們一臂之力。
當然你覺得我只想平平淡淡過一輩子,這沒問題,但這和你讀書并不沖突啊,藏技于身,總好過“書到用時方恨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