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
先放張圖,說明我在設計創業創新課的時候關心什么。
其實我并不是特別關心“創新創業”這樣高大上的名詞。我們關心的是方法論,而且我很關心這些方法論是不是能馬上產生意義。這樣我會覺得無論你是否未來會創業,我的課程都是有價值的,是值得去深入鉆研的。
而且我也想看看,我們是否能真正解決一些問題,或玩得開心。這都是有意義的事情。
想想看,這些方法論凝聚著無數創業公司用失敗換來的教訓,或用成功構筑的經驗,就會明白其智慧的價值。
然而學生其實是很忙的,當下值得去學習的東西太多,如果沒有一個好玩的,有意義的項目,也無法凝聚起一批同學認真去嘗試一下這些方法論。
而只有真正嘗試一下,我們才能學到更多。
我期待的是:解決了一些問題之后(或找一些有趣的人一起完成了一些好玩的事情之后),我們會發展出某些能力,這些能力對你以更具創造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幫助,同樣也能夠幫助你在未來創新或創業。
現在,有意義的玩,或解決某個切身相關的問題更重要。
我們需要作的,也是與創業有關的,就是嘗試一下創業創新方法論,替代掉原來的行為模式,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些幫助。課上我們會聚焦討論這些問題。
另外,就是我們得找到一些學生生活中真正需要改變的東西。例如,校園里各種創業項目其實很多了。社交啊,送餐啊等等。我在想,我們能不能讓學習變得更好玩更有效率一些呢?
過去幾年我發現,雖然學習是最多發生的事情,但卻是改變最少的。學生們的校園類創新創業項目中,觸及到學習的,其實并不多。
2016年,我們利用火花空間作了倆個嘗試,大一新生的導論課和一個跨很多年級的web學習小組。
效果嘛?現在看起來還好。學生們的收獲滿滿,令人激動。
方法體系的參考書
其實,還有其他很多參考書,不一一列了。我們的課程希望能將這些方法變得更加簡單,更加適合我們當下的學生生活。
收集反饋
好了,現在的問題是:我說明白了嗎?
這是一個問題。
按照精益創業的方法,我不能確定我這樣的設計是不是能得到用戶的喜歡,我需要測試一下,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朋友們的各種反饋。然后我們會根據反饋進行方案的修改與完善。
創業課的核心內容是精益創業方法論,但我希望做得更加“知行合一”一些,就必須嘗試找到更有意義的實踐模式。
而這其實是很困難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以前的經驗告訴我:學生們對創業沒概念,對方法論也不了解,這個時候他們希望淺嘗輒止就能獲得高分,對于學習到什么其實沒有什么概念。
他們會讀懂我的課程設計方案嗎?會認真投入其中嗎?
方便的話,請給我您的反饋。
我也歡迎有同學一起參與課程設計,相信這會讓課程的體驗更優秀。
測試結果(5小時后)
從簡書看到的反饋如下圖所示。反饋率低,參與度也不高。
說明需要拿出新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