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 ? ? 前言:《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我是一個狂熱的《紅樓夢》愛好者,自從三十年前我看了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我就深深地愛上了《紅樓夢》,真是“紅樓一夢深似海,共結平生不了緣”!這些年我讀了《紅樓夢》原著二十多遍,只要是研究《紅樓夢》的圖書我都買下來認真閱讀,同學、親友、同事都笑稱我是“紅樓夢癡”,問我為什么如此喜歡《紅樓夢》呢,我想借此篇文章回答這個問題,與大家交流分享我閱讀《紅樓夢》的體會和享受。
? ? ? ? 前幾天一個同事問我她的兒子上小學五年級,準備報個語文補習班,其中重點給孩子們講四大名著,問我有何建議,我想結合我讀書的經(jīng)歷談談我的看法。作為一名男孩子我天生就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感興趣,因為這些書里有我們喜歡的打打殺殺、替天行道、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等情節(jié),滿足了少年心中的英雄崇拜情結和渴望放縱自由的理想。我在小學時把這三部名著都讀了好幾遍了,但說實在的《紅樓夢》我是真讀不下去,因為當時家長也不鼓勵我讀,據(jù)說是因為《紅樓夢》是少年少女談戀愛的書,害怕我“早戀”影響學習。另外我自己簡單翻了翻《紅樓夢》發(fā)現(xiàn)沒有打打殺殺、鎮(zhèn)妖除怪的有意思的情節(jié),就不喜歡看了。直到87年那個暑假我看了電視劇《紅樓夢》,我一下子被迷住了,原來《紅樓夢》講的是這么回事,原來《紅樓夢》中的女孩子這么美,原來《紅樓夢》中的故事這么感人,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紅樓夢》原著細細地研讀起來。但由于自己的學識淺薄閱歷有限,還是對《紅樓夢》一知半解,所幸這些年我一直不停地閱讀各種“紅學”著作,另外隨著自己閱歷的增加和學識的提高,我對《紅樓夢》的閱讀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對《紅樓夢》是百讀不厭更加熱愛了。成年后當我重新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時,心中充滿厭惡和懷疑的情緒。其實很多專家也對這兩大名著提出了批判,我非常贊同劉再復先生的看法,他說:“這兩部書傳播“江湖盜賊思想”,青少年如果以《三國》《水滸》中的英雄為榜樣,將會對廣大青少年造成巨大的毒害!青少年越是看《三國》,就越長心機心術,心理越變態(tài),變得越來越圓滑世故,喪失了所有的天真與誠實。《水滸》崇尚暴力,鼓吹殺戮、造反有理,提倡赤裸裸地叢林生存法則,對青少年的心靈毒害更巨大。《水滸》《三國》一部是暴力崇拜,一部是權術崇拜,嚴重影響和破壞中國的人心,造成社會到處是“三國中人”、“水滸中人”,這兩部書正是中國人的地獄之門!”基于以上認識,我建議同事不要鼓勵孩子閱讀《三國》《水滸》,有條件的話老師家長輔導孩子閱讀這兩大名著,前提是進行批判性地閱讀。但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名人大家和諸多讀者都對《紅樓夢》給予贊美和推崇。如潘知常教授說:“《紅樓夢》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學圣經(jīng)和美學圣經(jīng)。假如沒有這本書,我真難以想象,偉大的世界文學或我自己渺小的生命是怎樣的;”白先勇先生也高度評價《紅樓夢》,他說:“這部書是天下第一書,它有極深厚的宗教哲學思想,但卻能以最鮮活動人的故事人物具體表現(xiàn)出來,《紅樓夢》最好看,無論翻來任何一回,都能引人入勝,叫人無法釋手,追看下去,它是我們民族文化集大成的曠世杰作。”劉再復先生非常推崇《紅樓夢》希望全體中國人都要熱愛《紅樓夢》,因為他認為:“中國文學乃至文化的最大的寶藏就在《紅樓夢》中,它不僅有最豐富的人性寶藏、藝術寶藏,還有最豐富的思想寶藏、哲學寶藏。”
? ? ? ? 我也非常同意上述專家學者對《紅樓夢》的高度評價與贊揚,但真正要讀懂讀透《紅樓夢》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親身體驗告訴我,高中階段以前的孩子不要讀《紅樓夢》。因為要讀懂《紅樓夢》需要有扎實文言文的基礎,要熟悉歷史事件和歷史典故,還有要豐富的人生閱歷。比如書中有大量的詩詞曲賦,有詩詞、散曲、歌謠、誄、贊、酒令、駢體文、擬古文等,它們是《紅樓夢》小說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沒有扎實的文言文及古典詩詞的基礎,根本讀不懂。高中階段前的孩子們無論是文言文基礎還是人生閱歷都太單薄,不適合讀《紅樓夢》。我一直主張孩子們讀書要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逐步加深閱讀,不要拔苗助長,否則會使孩子們對閱讀《紅樓夢》產(chǎn)生厭煩畏難情緒。我的建議是先讓孩子們看87版的《紅樓夢》電視劇,這是目前最好的一部準確表達《紅樓夢》真實思想內容的電視劇,孩子們看電視劇心理上沒有反感,在觀看電視劇中對《紅樓夢》的理解最直觀最淺顯易懂。看完電視劇后再讓孩子們閱讀《紅樓夢》原著,不要著急要讓他們至少閱讀原著三至五遍,這樣他們對《紅樓夢》基本上入門了。等到他們上大學后如果對《紅樓夢》還是感興趣,再慢慢看一些《紅樓夢》研究專著,使自己更加讀懂讀透《紅樓夢》。比如我對《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非常喜愛,我就買了幾本專門研究《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的專著,花了一年多時間讀了四五遍才徹底吃透了《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的內涵和意義,使我對《紅樓夢》的理解水平更上一層樓。但在選擇閱讀何種《紅樓夢》研究專著中一定要慎重。現(xiàn)在市場上充斥了《紅樓夢》研究叢書,但我認為那些所謂“索引”“考證”式的《紅樓夢》研究專著對讀者完全沒有指導幫助作用,最明顯例子是劉心武在百家講壇上大談特談秦可卿是前太子的女兒,想創(chuàng)立《紅樓夢》研究中的“秦學”,這種研究離開小說主題矯揉造作賣弄學問,與讀者沒有互動形成不了共鳴,鉗制了讀者的閱讀自由,是典型的畫地為牢作繭自縛。我比較欣賞白先勇的《細說紅樓夢》和蔣勛的《蔣勛說紅樓夢》這兩本著作,它們緊扣《紅樓夢》原著,逐回逐集地分析講述《紅樓夢》的原著,給讀者介紹每一回中的典故出處、歷史常識、詩詞知識、人物的語言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故事情節(jié)是如何展開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本回中的情節(jié)與上下回如何銜接、與全文有何聯(lián)系等等,這樣使讀者真正能從中有所啟發(fā)有所收獲,真正幫助讀者準確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和精神。這些年我正是通過閱讀像白先勇、蔣勛等有思想有責任有良心的專家的著作,使我真正地讀懂讀透了《紅樓夢》。
? ? ? 我并不是逼著大家讀《紅樓夢》,我只是覺得作為中國人在一生中沒有讀過《紅樓夢》真是一大遺憾。多麗絲.萊辛說過:“你年輕時感到厭倦的某本書,到了你四、五十歲時,會向你敞開知識的大門。”偉大的經(jīng)典作品魅力就在于你無論何時接觸到它,你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忍不住愛上它。我之所以二、三十年一直狂熱地熱愛《紅樓夢》,其原因主要有幾點:
? ? ? 一,我贊美欣賞推崇寶黛之間純潔偉大的愛情,深深地愛著諸多純潔的紅樓女兒們,特別喜歡林黛玉。我通過讀書認識了許多我精神上的“戀人”,比如外國的有《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白癡》中的娜斯塔霞、《飄》中的郝思嘉、《奧賽羅》中的黛絲德蒙娜……中國的只有林黛玉。《世說新語》中說:“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衷,正在我輩!”青春是什么?一場夢。愛情是什么?那場夢的內容!《紅樓夢》中最動人最偉大的正是寶黛之間的愛情。林黛玉不僅如花似玉風流婉轉,而且才華橫溢博學多才,更加可貴的是她活得最純粹,根本沒有功利之心,她追求純粹的美純潔的愛。寶玉愛上林黛玉正是因為她具有一顆至真至善至美的心靈,“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只有林黛玉最理解寶玉最懂寶玉,他們兩人的愛情并不是簡單的郎才女貌,而是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來的思想相近、情趣相投、志向一致、心靈契合的真正愛情。我承認我讀《紅樓夢》就是因為喜歡林黛玉,我愛她的一切,愛她的笑和淚,愛她的喜與悲,愿意和她一起憂傷、一起快樂、一起訴說。我心底也渴望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見一位與自己靈魂相似,具有相同思想高度,且能夠以樹的姿態(tài)并肩站立的林黛玉似的愛人。
? ? ? 二是閱讀《紅樓夢》使我增長了知識,收獲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真善美,給我以美的享受。《紅樓夢》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醫(yī)療飲食、園林建筑、服飾風俗等等無所不包。這些年我越讀《紅樓夢》就越發(fā)現(xiàn)自己對書中的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無知,逼著我不停地學習與《紅樓夢》相關的文化知識,通過閱讀各種有關著作使我的古典文化知識水平大幅提高,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對《紅樓夢》的研究欣賞能力突飛猛進。這些年《紅樓夢》一直是我的枕邊書,相伴不離,常讀長新,每次讀《紅樓夢》都能帶給我美的享受。當我感到孤獨寂寞時,我會打開《紅樓夢》閱讀“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院夜擬菊花題”“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等情節(jié),它讓我分享了他們青春的浪漫與快樂,驅走了我心中的孤獨寂寞;當我傷心難過時,我會打開《紅樓夢》閱讀“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林黛玉焚稿斷癡情”等情節(jié),讀后往往讓我淚流滿面愴然涕下,使我悲傷的情緒得以宣泄;當我失戀或者和戀人發(fā)生矛盾時,我會打開《紅樓夢》閱讀“訴肺腑心迷活寶玉”等有關寶黛之間愛情波折的情節(jié),讀后我意識到少年時我們追求愛情,成熟后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后,還能一如既往地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和領悟!……總之閱讀《紅樓夢》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閱讀《紅樓夢》對于我而言就像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樣是我追憶我以往美好生活的密室密碼。
? ? ? ? 三是閱讀《紅樓夢》使我更好地欣賞領會人生的悲劇意義上的美,啟發(fā)我思考人生認識自己,讓我正確認識人生的真諦、生活的本質,使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現(xiàn)在。《紅樓夢》是一個悲劇,什么是悲劇,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們在青少年時期對悲劇理解不深,中國書法上有個概念叫“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我讀《紅樓夢》的體會是只有到中老年后,經(jīng)歷過人世滄桑,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經(jīng)歷過愛恨情仇,經(jīng)歷過欺騙背叛……才能更好地領悟《紅樓夢》中深刻的悲劇意義以及它給我們帶來關于人生的啟迪思索。《紅樓夢》宣揚世事如夢人生空幻“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但它的解決方法是讓寶玉出家做和尚,解脫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議論中,充滿了“夢醒了無路可走的”苦痛、悲傷和求索不能。這種哲學思想是老莊的思想,想通過避世遁世來逃避責任,逃避面對人生的痛苦。這種思想類似叔本華的“人生是痛苦無聊”的哲學思想,這也是王國維主張的,所以他自殺了。我很贊同潘知常教授的觀點:“他贊同魯迅先生的思想,即人活著就是因為他沒有意義,那我就跟沒有意義共死共生,跟沒有意義共死共生就是我的意義”。魯迅先生提倡“墳”的哲學,只有往“墳”走的那個過程是有意義的。魯迅先生把自己一生都置于不施麻醉的絕望之中去反抗絕望,這就是他的人生選擇。其實外國許多哲學家也都提出類似觀點,我最喜歡加繆的觀點:“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么人生有何意義?面對這荒誕的世界,自殺和依靠信仰(出家或信教)都是在回避問題,而人真正能夠把握的是擁抱荒誕并在此前提下充分地度過人生”。我的理解是:我活在世間,世界給我最大的慈悲就是“除了人的身份,我一無所有;除了熱愛美和生活的激情,我一無所知”。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要在這冰冷而又燃燒著的世界中帶著傷痛真實的生活!
? ? ? 最后我用一首詩再次表達我對《紅樓夢》的熱愛: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紅樓夢》。
人間亦有癡于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
附建議閱讀《紅樓夢》的有關著作:
蔣勛的《蔣勛說紅樓夢》全冊八本;白先勇的《細說紅樓夢》全冊二本;潘知常的《紅樓夢為什么這樣紅》全一本;劉再復的《紅樓四書》全冊四本;劉夢溪的《情問紅樓》全一本;蔡義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全一本;李希凡的《紅樓夢人物論》等。
? ? ? ? ? ? ? ? ? ? 2018年3月2日夜寫于書房
? ? ?
87版電視劇《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