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婚禮習俗
1、定親
通常由男方請媒人提媒,備禮傳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后,將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簡應允,名為允帖,視為正式定親。
2、啟媒
這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求助于媒人的一種舉動。新郎要帶紅包一個和肉三斤。結婚前一天下午到媒人家,請媒人到男家吃晚飯,辦一桌豐盛的酒席款待,媒人坐上首,男方長輩“陪媒”,表示對媒人的尊重和感謝。女方也要啟媒,除上述禮物外,還要加放布鞋,酬謝他在聯姻過程中跑破了鞋。
3、擇吉
即男方向女方請求婚期。先請陰陽先生算出吉日,忌單日、晦日,尚雙月雙日,以花朝節和臘八節的日子最多。選好后,用紅紙寫上喜日,備禮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無異議,雙方著手各項婚事的準備。
4、備婚
男方修建新房,裝飾室內,女方購置嫁妝。嫁妝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興旺之意;半嫁則各樣兩套,象征成雙成對。中等人家多置全嫁,農戶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妝,極盡奢華。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備大禮送至女方家中,內有大肉、雞、鵝、衣
物等。
5、發嫁
先天晚上,新娘的父母和直系親屬要給新娘“鋪箱”。在新娘的衣箱四角及中央放墊箱錢,錢數要成雙,衣箱放滿布料后,上面放鞋子、襪子、手巾等物,到婆家后,新娘要請婆婆開箱清點,看新娘的“打發”,看后,將衣箱鎖好,鎖匙交新娘保管。同時將新媳婦準備在衣箱內的鞋子手巾等物帶走。并放紅包一個叫開箱包封。
6、送親
送親是母親、姨媽及兄弟姐妹,還有叔父俗稱高親。父不送女,要到“回門”時父親才隨女婿一道去女婿家。送親忌喪偶人送,怕不吉利。高親去男家后,要洗手洗臉,俗稱“洗塵”,同時給倒水人以“賞錢”。現在鄉下講究男方去女方家接親時人數去單數。女方配成雙數送親。
7、迎娶
迎親的時間均在凌晨或清晨,迎親時,男方備彩轎至女家接親。
8、成親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對拜。拜畢,新郎揭去新娘褡頭布。隨之擺席,大宴賓客。席上,新郎、新娘要按親近、輩份等一定次序,逐個向每位在座賓客雙雙敬酒。
9、宴賓客
尊席是婚禮中不容忽視的工作,由于幾千年的排輩觀念的影響,特別是高親十分注重自己坐席的位置。如弄的不好,有可能導致不歡而散,甚至親戚不和,新房內擺一桌酒席是吃團圓飯。新郎新娘對面而坐,陪客系雙方的好友,新郎新娘各執一只雞腿,咬后又互相交換咬一口,表示互敬互愛。廳堂擺酒席分兩行,進門右邊為大,左邊次之。上首分一三、二四四個座位,右一為女方高親,右三為母長作陪;左二為月老(媒人)左四為族人作陪。酒席進行間,新郎的長輩帶新郎新娘分別到席間敬禮,并附香煙糖果之類食品。行禮后,長輩便講“屋宇窄狹,招待不周,高親月老及親朋戚友多多海涵”。高親坐的宴席規矩較嚴,桌子要方正穩重,忌用廢物墊腳,墊草鞋是影射高親吃草,墊瓦屑,是打親家,高親面前的筷子要放整齊,碗不能有缺口,否則是對高親的不尊重,這時高親不落座,甚至憤然離去。
10、鬧房
通常在婚禮的晚上進行,有的延續數日。鬧房時,“三天無老少”,允許長輩、平輩、小輩親朋和賓客嬉鬧,皆無禁忌。年青人鬧房最為活躍,多出些稀奇古怪的難題和游戲讓新人回答或完成,引人發笑,以此捉弄新人,而新人無特殊原因不得拒絕回答。
11、回門
結婚后的第一天是“回門”日,新郎要置辦衣料、糖果、魚、肉等類禮品,陪新娘回娘家。高親也隨同回家,新娘回門,娘家要辦回門酒,新郎坐上首,是新郎在岳家一生中最受尊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