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么?大白話告訴你什么是心流——玩的心態
一個朋友,迷上了出海釣魚,休息時間經常坐(真是坐著)一宿漁船到人跡罕至的海域垂釣,一曬就是幾天,有時潮水不對,一條魚也釣不上來。
一個朋友本來是體制內的內科醫生,月薪三萬+,有一天突然辭職,創業搞三產,沒日沒夜的加班工作,每次見他狀態極佳,眼睛锃亮,毫無疲憊之感。
本人喜歡寫字,堅持十年親子育兒博客書寫,今年四月份開始轉型,簡書倆月寫下近二十萬字,用22篇原創文章連續日更開通微信原創號,同時還要兼顧上班、照顧倆娃。
很多人奇怪,是什么促使我們在車輪戰的生活中依舊保持了高昂的斗志,跟打雞血一樣,勇往直前,其實我們是不約而同的達到了一種最佳的“玩”的心理狀態——心流。
心流的概念,是由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米哈里 齊克森米哈里最先提出。
他觀察藝術家、棋手、攀巖者及作曲家等,發現這些人在從事他們的工作的時候,出于對活動過程——也就是樂趣的追逐,幾乎是全神貫注的投入工作,經常忘記時間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而且外在的報酬是極小,甚至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理體驗,被稱作心流。
達到這樣一種忘我的狀態通常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種陶醉感,感覺自己超越了日常現實
內心的純凈
對手頭任務充滿自信
一種寧靜感
超越了時間,幾個小時一眨眼便過去了
內在激勵,即無論會產生什么,心流本身便是一種獎勵
怎么樣,這種狀態似曾相識吧?
2.心流是個神奇的東西,支撐你勇往直前
其實在接觸到“心流”這個理論之前,我也無法解釋自己每天早上五點多起來碼字的“奇怪”行為,這種行為本身給我帶來莫大的快感。有時寫小說,人物推著情節走,無需搭架構,一兩個小時四千字搞定。
碼字本身不能給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就是迷戀寫的過程,完全處于自high亢奮狀態。
最近,我正在嘗試將這種狀態用到工作當中,實際運用中,我發現心流不是立等可取,有時需要主觀調整到一定狀態。
大家應該熟知一個心理學理論,即工作壓力和績效表現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
當壓力過大時,壓力成為阻力,績效表現差;當壓力過小的,人處于松懈之中,績效也會變差;最好的狀態是壓力的狀態達到員工最優承受區時,壓力變成激勵,績效表現最佳,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心流了。
用一種“玩”的高逼格心態全身心投入工作,也就是摒棄周遭的干擾和對未知的焦慮,完全沉浸在眼下工作中,通過設定切實可行的短期或長期目標,帶自己走入心流之門,并在過程中得到了心靈莫大的滿足感。
對努力的結果擁有了一種平淡的心態,因為至少有一個轟轟烈烈努力后,讓你心安的失敗。
3.心流,帶你闖關有限游戲,步入無限游戲
“有限的游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的游戲以延續游戲為目的。”早在1987年,紐約大學教授詹姆斯﹒卡斯就從“玩家”的角度將商業市場競技分為兩種游戲——一種有限游戲,另一種無限游戲,無限游戲包含有限游戲。
例如柯潔大戰阿爾法狗,阿爾法狗贏了,無限游戲以阿爾法狗的戰勝而告終。而人工智能這一領域的探索并未就此終結,游戲規則會不斷改變,終極目標永遠是未知,這就是無限游戲地延續。
工作中,你可能因為某次競爭上崗失利而垂頭喪氣。運用以上理論,這只不過是無限游戲(事業)中的有限游戲(PK)罷了——工作是一個有限游戲,有人比你強,也會有人比你弱,自然就會有輸有贏。
相比較而言,事業、健康和家庭就是無限游戲了。理解了這樣的理論,相對一次兩次的競爭成敗,你可能高屋建瓴的有另一種評估下的淡定態度了。
心流的運用——也就是玩的心態,恰巧弱化了有限游戲的成敗含義,帶給游戲選手更高級的感受——輸就輸吧,就算普度眾生了。從而精神矍鑠的挺近無限游戲,追逐更遠大的目標和理想。
有句話記得吧,努力后,成功與否是一回事,不努力卻是萬萬不可的。
讓自己的狀態保鮮,持續沖擊目標,即便現在看上去收獲甚微,但堅持一段時間,甚至幾年幾十年呢,你終歸可以在這個行當找到自己的位置。
能夠讓你保持持續定力的,除了玩家心態還會有什么呢?!
其實講了這么多,就是告訴你playful的心態——play for win。
以玩為贏,放松而不放低目標, 才可以在每一個有限游戲深深地入戲,全力以赴玩好當下一局,從而延續無限游戲的神奇。
游戲人生,人生如戲,能夠笑對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感謝得到古典老師《玩:一種以贏為目標的高手心態》給我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