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命里注定要生活在一個既無上帝又無先知的時代,或者說是一個既無神佛又無圣人的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從來都沒有救世主。我們應當怎樣活?我們應當怎樣做?科學回答不了,藝術回答不了,神學已然脫下神秘的外套。只有你自己,忠于自己的內心,用心去感受,才會得出一些有意義至少是有意思的結論。
? ? ? ?原始人知道,為了獲得每天的食物,他應該干什么,哪些教導有助于他達到的目的。他對于自己工具的了解,不知道比我們強多少。可能,原始人活得純粹,一種純粹的生存欲望,活著是為了吃飯,一切為了活下去。無所謂終極,也不需要終極的意義,能多活一天就是賺一天吧。這種純粹的生理需求,在現在的我們看來無疑是極為低級的。但正因為純粹而認真,因為認真而專注,因為專注而精深。
? ? ? ? 亞伯拉罕(《舊約》中的先知,以色列人的始祖)感到已經活夠了。因為對于他來說,那片天地再也沒有想要解開的謎。老子活夠了,西走函谷關,留下道德五千言,不知所終。尼采活夠了,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喊著“上帝已死”,癲狂離世。洞悉了一切之后,唯有無盡的孤寂與永恒的痛苦。終極的歸宿,只有終極。終極的意義,就在終極。
? ? 今天的人類,對于那些“吃飯為了活著”的人們來說,活著又是為了什么?面對不斷豐富的文明,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學術,我們的創造,都是微乎其微。至多一時,無法終極。我們所見的,真的未必善,善的未必美,美的未必真,有太多的謎題留待我們去探究。我們可能活累,但不會活夠。或許,活著的意義,就在追尋終極,就在那過程,就在這當下!
? ? ? 純粹地活著,拋開終極的糾結,聽從心的召喚,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我;專注于所愛,無懼于挑戰,你就會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活在當下,快樂體驗,你終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 ? ? ? ? ?——讀《倫理之業》(馬克斯?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