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六月被離別的感傷浸染,將會有834萬的大學生離開象牙塔,帶著滿腔的激情熱血投入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來,他們對企業對公司充滿著好奇和向往,馳騁在校招的戰場上。他們有的已經有躍躍欲試,有的已經成為““準白領”,期待這入職那天。而短短幾年現實的社會和激烈的競爭最終會慢慢的將那批人分開,有的越走越遠,而有的還在最初的起點掙扎。那些掙扎的年輕人你仔細考慮過自己的出路嗎??
01
? ? ? ? ? 前幾天公司開了場青年代表座談會。參會的大部分代表是九零后,為部門中的優秀先鋒。有的剛工作一年就出類拔萃,也有的工作了7-8年,所以座位上出現了幾個發際線高的出奇的大齡青年。我原本以為這種“座談會”無非就是茶話會,互相吹捧,在領導面前說盡自己部門的風光業績。但開場不到5分鐘便出現了另一番景象:薪資是否提高、部門人才流失、晉升空間小晉升時間太長等問題像一個個炸彈在會議室的上空爆炸將座談會推向“高潮”。有些問題甚至尖銳到引出“關系戶”,絲毫不給出席的領導面子,現場氛圍不亞于一場“記者招待會”。而參與交流的是幾個授過過嘉獎的技術帶頭人和退休干部,還有工會的主席等等。他們的回答妙語連珠,甚至開始分析企業的發展情況。其中一位長者以“年輕人你有仔細思考過你的出路在哪里?”將所有人的情緒平靜下來,現場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靜靜的聽那位退休干部的人生故事......
? ? ? ? ? 作者所在的企業位于二線城市,是一家上市公司,由國企改革而來。呈現出“半國企半上市”的局面,所以很多制度和活動還遺留著國企的影子。薪資水平穩定。生存吃飯那自然沒問題,但涉及買房買車就是奢侈。或許這也是全中國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共同“特征”,至少是國企特征。他們奮斗在前公司前線,被持續的加班、關系戶、穩定而不“生長”的薪資困擾著,他們著急晉升著急掙錢來彌補自己的安全感。這也造成了上面所說的一系列等問題,尖銳問題矛盾呈現出來。
? ? ? 大多數人都在抱怨企業的種種問題,但很少有人會認真思考自己在企業中的定位和長遠的職業規劃。他們甚至盼望著企業會整體提高工資,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在角落里默默的工作,不敢踏出安逸的圈子。時代和企業在不停的進步,對人才的選拔使用更加嚴格。只有不斷努力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就像化驗部門的樊姐,本科畢業在部門里是小角色,便上班期間讀了在職研究生,懷孕休班期間也沒閑著,將化驗工程師的幾門課程考了出來。她深知自己如果不出彩,就會在人群里普通的過一生,所以她明白自己想干什么,使得在化驗部門站穩了腳跟。所以你的出路是自己開辟的,有抱怨公司的時間倒不如用來思考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定位,在公司里殺出一條自己的路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02?
? 周五的晚上10點。我接到老姜電話,“村口”燒烤集合。電話里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宣布。潛意識里猜測種種答案,卻只能坐在椅子上等他出現。等他的還有朋友小尚,也是一頭霧水。這個點本是老姜健身的點。
? 他來了,氣喘吁吁坐下,沒有開門見山的說事兒,反而點了三箱啤酒和一些串串。
“大哥,你失戀了?還是有第二春了?”小尚開口了
“我是單身貴族好嗎?你嫂子還沒畢業呢”老姜打趣道。
“那有啥事啊,不會遇見真愛了?還是做了虧心事?”我趕緊接話
“說正事兒好嘛!今天是個好日子,哥幾個一塊聚聚呀。我解放了!”他滿臉的春風。
酒過三巡,他說他辭職了,盡管父母還是不愿意,嫌棄他瞎折騰。畢業那會兒老姜是他們學院的優秀畢業生,也難逃父母的催促,考上了公務員。工作一年的時間里,穩定的收入,穩定的上班時間讓他過得很安逸。那晚之后他去了北京,干起了IT。
? ? 他的朋友圈比之前更多了:燈紅酒綠的街道,各種讓人咽口水的小吃。唯一不變的還有他健身的打卡。我們歲隔三差五的聯系。但他越來越忙。偶爾周末發發朋友圈。
? ? 春節回家。我們仨坐到到了“村口燒烤”的隔壁,一家火鍋店。氤氳的蒸汽從鍋里飄出爬上老姜的臉。臉上寫滿了一年的經歷,也可能吃了不少苦,但他說著笑著經歷的趣事。這一年里他比以前更健碩了,他說他還有頭發,他很喜歡一個人躺在床上碼代碼,一罐啤酒能解決好幾個bug。說著掏出手機給我們看了他女朋友的照片。是他大學同學,也在北京。
老姜沒有按步照班的在仕途上發展,反而選擇另辟蹊徑,去了北京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面對毫無興趣的工作,是喜歡重要,還是安穩重要?答案或許在自己心中。老姜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奮斗的動力就產生了。開辟新的戰場不失為一種好的出路。
論是一線二線還是三線的年輕人,奮斗的路上并不是一片光明,往往改變自己思維方式,突破自己的極限才能有所改線。就像電視劇《獵場》里的那句話:希望就在眼前伸手就能摸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