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女兒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母親是女兒心靈的港灣。但是我與母親始終處于相愛相殺的情感糾葛中。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對于我卻從來沒體會這種疼愛的感覺,小時候母親總拿我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說我這不如,那不如人家,從小到大從來看不到我的優點,從母親嘴里從來都沒聽到一句肯定和夸獎,就喜歡把我的缺點掛在嘴上。不論發生什么事情,誰的對錯,母親總能找出我的不對。她不許我遲到,不許我玩游戲,不許我看小說,不許我看電視,有時候一經發現會讓老爸抽下皮帶狠狠的抽我們,打的我們抱頭鼠串,鬼哭狼嚎。從小我就逆反心重,感覺活著沒有意義。總是想盡辦法離父母遠遠的,15歲我曾離家出走,后來去讀寄宿學校,一直到大學畢業、工作,我始終都在外地。在我媽眼里,我就是那個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的逆女。
我深愛著我的母親,但我又害怕我的母親,我對她充滿怨氣。或許我們就是天生相愛相殺的一對母女。
所幸我憑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嫁了個疼愛我的老公,把家庭和事業都經營得令人羨慕。所有努力我都是為了向母親證明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希望母親能對我刮目相看。不論到哪里去,旅游還是出差,我都會大包小包扛回家,最好的都拿給母親挑選。可是母親說我又亂花錢,不會過日子,怎么吃飯怎么洗碗怎么掛毛巾,嘮叨個沒完,甚至怎么上廁所母親都不認可,每次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每次我給她買的禮物,她拿去還人情;我給她花的錢,她一分不用攢起來;我覺得很受傷,常常在被子里淚流滿面,每次沖出家門我都發誓再不回娘家了。
可是有一個人,不論她怎么對你,卻永遠會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忍不住給母親打電話,我忍不住我的牽掛。父親于我而言,從小只是一個背影,他常年當兵,家中只是每個月收到他的來信和匯款。母親忙里忙外,一個人帶著我們姐妹倆,沒有長輩幫襯,吃盡了苦頭。后來父親去世早,母親怕引起財產糾紛,又一個人生活。我怕母親孤單,我怕母親生病,我怕母親舍不得吃穿……以她堅強獨立的性子,如果我不去,她什么都不會說。
我極度渴望被母親需要,我希望能夠挽著母親一起散步;我希望母親在最忙碌的時候她停下腳步來聽聽我說話;我希望在母親難過時不惜一切哄她開心;希望在母親生病時第一個向我求助,我愿意放下所有來陪伴;我希望留下來驅散母親的孤獨,哪怕只是坐在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天;我希望在任何時候能毫不猶豫的答應母親的任何要求,可是母親永遠說不需要,不要浪費錢,不要耽誤工作,不要呆在娘家早點回去,母親的拒絕和數落讓我感覺到很無力,很委屈。
有一次,我和母親又開始爭吵,哭泣著數落母親,我抱怨母親不理解我,無論我對她多好!我憤怒的指責母親說:“你自己一個人獨裁習慣了,我做什么你都不會滿意,你根本不需要我!”母親摸摸我的頭發,嘆,“哎,你還是個孩子啊!我只強調你的缺點,是想讓你做得更加完美呀!你想過媽媽拒絕你的原因么?”我擦擦眼淚,沉思了半天,說:“為什么?”母親說:“你父親早逝,我自己過慣了苦日子,對現在生活挺知足的,我怕你亂花錢,所以才拒絕你。現在老了,也不想給你添麻煩。你想想從小到大你吃過什么苦?我小時挑水燒磚換學費你小時候在干什么?只要能自己做的事我有沒有喊過你們?”我沉思良久,說:“我知道你總是替我著想。可我還是忍不住憤怒和委屈。”媽媽期期艾艾地說:“可能是你急于想得到我的肯定,可是媽媽老了,很多東西已經改不過來了,我們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長大連面沒見就結婚了,那里知道怎么去愛一個人。”我愣了片刻,想起每次上班,老媽總是像“天氣預報”一樣知道我的行蹤,往樓上一看,就可以看見母親的笑臉,那時候我覺得母親老監視我遲到沒有,現在幡然醒悟,原來母親一直在用最樸實最貼心的方式愛著我。
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給予的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的一輩子恩情“視而不見”。因為對朝夕相處的人太熟悉了,并沒有真正讀懂她。我希望母親用我需要的方式愛我,只是為了滿足自我存在感的需要。但我們不能只試圖改變他人,我們只能療愈自己的創傷、改善自己的內在,放下對別人認同的期待,學會健康地對待,讓扭曲的關系在人生中不再重復。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愛之深責之切,不過因為那是我們最在意的人,所以才會愛恨交加。我們以為我們怨恨,憤怒的報復,可是總有些東西,盤踞在心的最深處,當它探出頭來,我們才發現更多的是愛。歲月流轉,心靈成長,我終于讀懂了母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