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廣東某985高校大一學生,因為連喝6杯雞尾酒,而導致急性酒精中毒而死亡。
很多人說邊上怎么會還有人在那里歡呼,吶喊,把他送向死亡,怎么會倒地四十分鐘沒人管。我當時看完這個報道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幸運呢,慶幸,慶幸我還活著,其實這種事情,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在酒桌上我們都被人勸過酒,不過還好,我們命大。
我第一次喝酒是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好朋友過生日,她說帶我去KTV長長見識。當我踏入那里的第一步,我就有一種酷酷的感覺,原來這就是燈紅酒綠的樣子,我形容不上來,但是那個地方真的讓人很放松,刺激著人的神經。朋友跟我說今天一定要不醉不歸,我說是算了吧我怕回家我媽說我。最后在她的慫恿下,我喝了一瓶,伴著屋里面的燈光,我感覺走路都在飄一樣,不出三分鐘就在洗手間一頓吐,我實在是搞不懂那個東西有什么好喝的,跟飲料比差遠了。
熬了這么多年,終于畢業了,大家每天就是聚會吃飯,互相告別,那個時候很流行一句話,叫做把青春錢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我每次都說我酒精過敏,喝不了,跟我很好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你以后喝的一點比現在多得多了,當時我還信誓旦旦的說不可能,我說我實在是討厭這個東西,一滴都不想沾。
可是好多事情,我們根本就改變不了,只能按照社會的規則去做。
春節我們都回老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把他們一桌子的人都喝趴下了,那個朋友說,你小子不是滴酒不沾么。我說,和習慣就好了。哪有那么多事情是自己說怎么樣就怎么樣的,我也不想喝啊,可是跟人家簽合同時候,請人家吃飯,人家就說這一瓶白酒你能喝多了。人家嘴上說別逞強,實際就是希望你都喝了,你有什么辦法,辭職不干了,合同不簽了?
現在社會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酒桌上談業務、酒桌上談感情,大多數人,就算喝到吐,也得繼續喝下去。
酒桌文化,沒有身份、年齡、學歷的界限,只有人間和天堂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