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網絡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你會被作者的觀點說服?還是會對他們循循善誘的說法做出自己客觀公正的回應?那你知道如果要想客觀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我們得掌握哪些能力呢?首先我們得找準作者傳遞給我們的論題和結論是什么,找出作者用來說服你相信他的觀點的理由有哪些,同時你還要能找出文章中表達的某些詞跟你自己的理解是有歧義的。
論題和結論是什么
書上說論題是引起對話或討論的問題亦或爭議,它是后續所有討論的的驅動力。結論是作者或演說家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有時我們可以直接從文章或演講中知道論題是什么,但很多問題并不總是直截了當地提出來,必須得從交流和會話的其他暗示中進行推斷。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作者是在對什么事件進行回應”,就能輕松的幫助我們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論題。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比如他所加入的組織機構。第三個可以使用的方式就是倒推法,通過結論得出論題。
如何找到結論?
線索一:問問論題是什么??纯次恼聵祟},看看文章開頭第一段,你要的論題是不是在這些地方。
線索二:尋找指示詞。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斷定、我要說的重點是、顯示出、證明、告訴我們、問題的實質是。
線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線索四:記住不可能作為結論的東西。例句、數據、定義、背景資料、證據。
線索五:檢查一下交流的語境和作者的背景。
線索六:問一問“所以呢?”
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指用來支撐或證明結論的看法、證據、隱喻、類比和其他陳述,只有當你找到支撐結論的理由時,你才能判定一個結論的價值。
怎么找到理由?可以通過這些提示詞:由于、因為這個原因、因為這個事實、鑒于、由以下材料支撐、因為證據是、研究顯示、第一第二第三。
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組織它們的一些線索:1、圈出指示詞;2、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理由和結論,或者是在理由下面畫線,用彩筆給結論做標記;3、在頁邊給理由和結論編上序號;4、讀完長篇大論后,在文章結尾處按順序列出所有理由。
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
準確辨認關鍵詞或短語的確切含義是決定你是否同意別人觀點的必要步驟。只有理解了關鍵術語和詞組的意思,你才能對一個論證進行評價。
找到關鍵詞的線索:1、檢查論題里有沒有關鍵詞;2、在理由和結論中尋找關鍵詞或短語;3、留意抽象的詞或短語;4、通過反串來判斷別人怎樣給特定的詞或短語下不同的定義。
對自己的總結
上面三部分是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需要的最簡單的內容,到第五章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時我就懵了,我可以在書上的例題里找出論題和結論、理由有哪些,卻不一定可以找到有歧義的關鍵詞。我們社會一直在提倡學會獨立思考,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擁有批判性思維呢?現在我們獲取信息的機會很多,打開手機、電腦鋪天蓋地的信息擠進你的腦袋,我們習慣于去接受,漸漸得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擁有批判性思維總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它需要我們不斷去訓練,對于我來說這條路還很漫長。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