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幾天在一間餐館吃飯;忽然餐館的音響系統響起了“越靠近故鄉心情越凄涼,回家的念頭從不敢奢望,是什么讓我有了回家的渴望,我愛你們一如往常……”這首歌給我一種很耳熟的感覺,但又是首老歌,我腦海里快速思索著,沒多久我便想起來這是陳星的《望故鄉》。隨著音樂的旋律我被帶入了十多年前的回憶。
那時候因為家里窮,父母不得不回到遠在高山的外婆家去種煙葉賣錢。在我的印象中外婆家住在很高很高的山上,每次去大概要爬三四個小時左右的山路,到家已是日落西山,天都快要黑了。山路曲曲折折、盤旋而上。大多數都是依山而建,一邊是山,一邊是幾十米高的懸崖溝壑,行走時必萬千小心。如遇到暴雨天氣,山上不時有石頭滾下來,這時你必須趁著縫隙時間鼓足勁兒,一口氣跑過去,就像是在和上天賭運氣一樣,現在想想真的很危險,但可能是上天眷顧我們這些農民的兒子吧!我們每次都是有驚無險,平安經過。
遇到比較大的溝壑時,人們就用最簡易的搭橋方式,用木頭橫架兩端,橋下一股溪流在重力勢能的作用下變得洶涌湍急,水花四濺。這條小溪一直伴隨著我們前往外婆家的旅程。期間我們會三番兩次的跨過它,有時走木橋,有時就踩著溪水中的石墩子過去,而它也時而溫和,時而暴躁。
高山總是寧靜、安詳的。一路上聽著鳥兒的歌唱和小溪的伴奏。我步伐輕快,絲毫沒有累的感覺。有時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猴子,我就見過一次,成群結隊,就在對面山上,在樹枝上攀來附去,自在安逸。路上不時還有各種叫不出來名字的小鳥、小動物給你來個偶遇,你又會是另一種心情。就是這樣的旅程,我大概每個星期都要走一回,那時的我可不像現在說的那么輕松愉快,因為我才大概六七歲的樣子。
當道路漸趨平坦,可以看見人家和耕地的時候,外婆家也就快到了。這時遇到人家我們也都會進去歇一歇,喝杯茶聊聊家常,山里的人家不多,山里人也比較質樸,所以基本都認識我們,關系也很好。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小時候特別招人喜歡。就光是我的乳名我就覺得我爸媽很有創造力。就這樣一路說笑,不一會兒外婆家的房子也清晰可見了,老房子在一片竹林旁邊,幾間大瓦房。時常還有云霧圍繞,感覺就像神仙住的地方一樣。每次我都會扯著嗓子大喊“婆婆、嗲嗲” 他們也會笑瞇瞇的回應我。當看見終點就在前方的時候,我鼓足了最后的一股勁兒,加快步伐朝著外婆家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