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晴? 星期五
今天,似乎算的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親子日記寫了滿一個月了!從沒想過,在不惑之年將至的日子里,我竟然重新開始了許久許久都不曾重溫過的寫日記的生活,而且堅持了這么長時間!今天不寫具體事宜了,將我自己的某些感悟梳理一下,作為紀念日特刊吧。
有句話叫“人生苦短”,短在不知不覺的就從牙牙學語進入小學生涯,來不及體味中學的酸甜就踏入了大學的校園,剛剛明白了什么是青春,而立之年的指針就映入自己的眼簾,不等你回過味來,周邊的孩子就開始叫你“叔叔”或者“大大”,身邊自己的孩子也已經成為了曾經的自己。
不惑是因為我們已經沒有了疑惑的時間和機會,如果真把生活比作一本書,我們所經歷過的東西已經成為其中足夠豐富的素材,而且,從架構到細節都沒有了讓我們重新渲染的那個開始的節點。
看看孩子,每天的每天似乎都有著數不盡的為什么,絕對不止十萬個。無知是一種幸福,因為它給了你填充自己靈魂的時機和材料。當看到孩子從“1+1”開始學習,從“a o e”開始認知,當看到孩子從一個一個錯誤中慢慢成長,我們可能除了感慨,再也沒有了其他可以操作的東西。
想想我們自己,或許就會在對孩子發火的時候,重新審視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孩子,無非是我們曾經的影子的再現。當年那個某年某月某日的這一刻,我們可能真的遠遠不如現在的孩子。
當初寫日記的自己,好像內心剛剛有了屬于自己的小秘密,對一些東西懵懵懂懂,應該說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那是幾歲?還是十幾歲?忘了!
從什么時候開始停止了寫日記?是感覺自己成熟了,無需再記錄這些幼稚的內容了?還是感覺自己太忙了,已經沒有時間再打理這些與老師無關的事情了?那是幾年級?初中?高中?大學?忘了!
現在,為了孩子,重新提起筆,記錄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也不僅僅是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僅僅是與孩子之間情感的描繪,其實,最關鍵的是,為了從孩子身上找回我們曾經的點點滴滴,找回我們丟失或者無心遺棄的回憶!
一篇日記,意味著24小時的逝去,消逝的不僅僅是時間,不僅僅是人生,更多的,是我們夢想難以實現的無奈及遺憾!翻翻自己寫過的日記,看看自己寫過的一字一句,里面圍繞的中心點都是孩子,可是,認真的體會一下,沒感覺這孩子就是我們上個輪回的自己嗎?
親子日記,其實,改名為“親己日記”或許會更好。小時候做錯事就怕爸媽訓甚至是揍,總在想,自己什么時候能長大?什么時候能自己做主,爸爸媽媽再也不會說訓就訓、說揍就揍了?轉眼間,我們的期盼成為了現實,結果,我們自己又對著孩子說訓就訓、說揍就揍,為什么?
為人父的我,很多時候其實都在反省,教育孩子,如何能夠舍棄訓與揍?如何能夠將自己兒時期盼的愛與溫柔作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看過他人分享的一篇文章,內容是對孩子的教育離不開打!上小學時,記得老媽就經常對老師說,這孩子不聽話你該揍就揍,“不打不成教”嘛!現在想來,真的能夠“棍棒之下出人才”、“棍棒之下出孝子”嗎?
每當我們有此想法的時候,建議,不妨將目光多停留在孩子身上幾分鐘,看看能不能從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看看自己有沒有勇氣將棍棒打到自己身上!有句話叫“打在兒身,疼在娘心”不是?其實,真正的教育還是與棍棒絕緣吧!
我也無數次的想對著孩子掄起棍棒,卻無數次的一遍一遍的放下,因為,舍不得!古今中外無論在何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有多少是棍棒所成就的?
這個親子日記30天紀念日,就不記錄孩子相關的一切了,啰里啰嗦上千字,只為提醒家長朋友們,更多的是提醒自己,家庭教育上,多體現“親子”二字,莫要讓沖動毀了孩子的快樂,莫要讓怒火毀了孩子的幸福,莫要讓棍棒毀了孩子的一生!
送你送他也送我四個字——
讓愛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