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小鮮肉,有人喜歡大叔,有人喜歡蘿莉,但凡愛情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等,相愛的過程中必定有一方付出很多,另一方付出較少,但是不管是哪一方只要之間有可愛情,這一切就變得美妙。馬景濤與小自己 21 歲的嬌妻吳佳妮離婚了!郭富城坐直升機跟小 22 歲的方媛結婚了!“老少配”的婚姻引發吃瓜群眾圍觀。身高不再是距離,年齡也不是問題,但是否靠譜,卻引發爭議。
翁帆28歲,楊振寧82歲,年輕貌美的知識女性,嫁給了一位遲暮之年的耄耋老人,這段祖孫戀顛覆了全中國人民的認知,也引發了鋪天蓋地的輿論漩渦。從一開始質疑翁帆的企圖心,說她“另有所圖”,這段婚姻“有傷風化”;到后來嘲諷她“機關算盡,卻被長線套牢”這段感情自始至終就沒被看好過。從28歲到42歲,面對外界的質疑,她和楊振寧風風雨雨,相伴相行走過15個年頭,度過了一個女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楊老曾說:“一個人到了80多歲,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個年紀很輕的人結婚,很深刻的感受是,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種方式上做了延長。假如我沒跟翁帆結婚,我會覺得三四十年后的事跟我沒關系;現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后的事,透過翁帆的生命,與我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 在現實生活里,大部分老夫少妻是不被看好的,很多人覺得,男的年齡過大,女的就容易產生二心。老夫少妻的模式其實在中國古代是很常見的,一個男人有三妻四妾很正常,只要你有金錢和地位,那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老夫少妻"只是男權的附庸,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八十也能娶到十八的少女,對女性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十八歲花一樣的年紀,因為各種非主觀的原因嫁給別人當小妾,一般沒有真情可言。
老少配”是人們對婚姻或戀愛中雙方年齡相差較大的情況的通俗叫法。據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顯示,中國配偶間男女年齡差距在以每年0.6歲的速度遞增。調查發現,1987年男大女2歲的比例最高,達到47.17%;1990年代后,男大女5歲的比例最高,達48.44%;男大女8歲、10歲的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比1987年增加14%。主持人孟非曾在《非誠勿擾》節目中引用了一串數據:18~25歲之間的女性,70%是“大叔控”。在這一群體中,她們喜歡比自己大10歲左右的男性,其中有 64% 的人希望與“大叔”戀愛,17% 的有過和“大叔”戀愛的經歷。
對于年輕女性而言,嫁給“大叔”似乎有不少好處:
1、成熟內斂,有生活經驗
相對于那些剛入社會的男生來說,大叔們已經在社會上打拼了很多年了,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能給予女孩依靠和指導,讓其有依賴感和信任感。
2、工作穩定,有經濟實力
大多數工作相對穩定,有財富積累,有人脈資源,能夠給女孩一個穩定富足的環境。尤其是在這房價飛漲、貨幣貶值的時期,經濟條件是男女戀愛和婚姻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3、善解人意,能包容體貼
經歷了社會的洗禮,成熟男人更懂得如何包容和體貼女孩,讓女孩體會到感情的溫暖,如同午后的暖陽。
4、信守承諾,能給人信賴
成熟的男人對信譽有較強的認知,往往做不到的事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了的事,就會全力去完成,給女孩很強的信賴感。
5、見多識廣,有生活情趣
成熟的男人見多識廣,閱歷豐富,更加了解女人心中所想。在交往中不但言行舉止張弛有度,也更懂得增加生活情趣討女孩歡心。
“大叔”優勢若此,自然可以吸引眾多女孩追逐,她們幻想著成熟穩重、慷慨大方的人闖進她們的生活,締造神仙眷侶般的婚姻生活。可“老少配”真有那么美好嗎?有人徹夜未能眠,有人把酒言歡醉,關于老夫少妻,很多人都會覺得女性嫁給比自己年長的男性一定是貪圖什么,所以才有這種想法和行動,其實老少配未必就如大部分人想的那么不堪。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夫妻倆合不合適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面對那些名人婚姻的種種新聞,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圍觀就好,簡單粗暴的給出個人觀點毫無必要。
君不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比他第三任妻子嚴幼韻大17歲,兩人結婚后相守到老,晚年許多人向他請教長壽秘訣時,他都會專門強調,太太照顧的好,98歲時與世長辭。梁實秋晚年時以72歲高齡,同比自己小28歲的著名演員韓菁清結婚,當時遭到許多人反對,他的學生還專門成立了“護師團”反對這樁婚姻,但婚后兩人用事實粉碎了大家的看法,晚年梁實秋耳聾加上又犯有糖尿病,身體狀況并不樂觀。在她悉心照顧下,梁實秋以84歲的高齡辭世。所以,老夫少妻并不是傳統觀念中的那樣不可接納,拋卻世俗的觀念,讓感情多一種可能也沒什么不好的。
簡談情感編注:現實生活中的老少配比比皆是,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請帶著祝福去看待他們,如果自己遇到了,不妨試一試,只要感情是真摯的,管他什么年齡的界限,一切外在條件都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真正決定婚姻質量和夫妻關系的,關鍵還在于當事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