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網上評孫楊被罵,你怎么看”,隔壁小胖一臉嚴肅地看著手機吃著飯。
“沒什么看法啊”,我吃著飯回著他。
“那個霍頓說孫楊吃藥,這本身就已經是不尊重了,王思聰竟然還幫著別人”,胖子看著我說。
“別人說什么都是別人的權利啊,沒必要計較這些”,我說“再說了,網上這么多人罵霍頓,也不理智啊”
“我覺得這事已經成為愛國問題了”,小胖對著我說。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次里約奧運會開幕以來,新聞關注的焦點往往不在于體育競技本身,而更多關注了運動員身上,甚至有些新聞媒體對奧運建設的報道也出現有失偏頗的問題。這幾天,霍頓對孫楊的不尊重事件,由原來的個人,上升到了一個國家泳協,甚至是兩國人民之間的問題。甚至有的網民還把是否參與“孫楊霍頓”事件作為評定一個人是否愛國的體現。
看到這些道德綁架的標準的時候,我有時候想反問:“難道我靜靜關注運動員比賽,不參與周遭討論和罵戰,是不是就不愛國了”?
“你覺得罵人對嗎”,A問。
“不對”,B答。
“那你為什么要去澳泳協官網罵霍頓”,A反問。
“因為他罵孫楊了”,B答
“你既然知道罵人不對,那你還跑去罵人,這不是在打自己臉嗎”,A說。
其實我很欣賞金星說過得一句話,現在的人都太喜歡人云亦云了,對每件事都缺乏思考,說的好聽點就掉情商低,難聽點不過就是沒腦子。
我們作為一個觀眾,看到孫楊被罵,我們確實很氣憤。但我們能做到的,絕不僅僅是只有罵回別人這一條路。我們看比賽,為他們加油,即使輸了也不苛責運動員,跟他們說一句“你表現的很好了,我們為你驕傲”,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難道不是嗎?
持續的爭執,最終只會無形增加我們運動員的壓力而已,試想一下,你們爸爸媽媽為了你而吵架,你會不會感到壓力好大,很想他們不再為自己而吵。
愛國,應該用行動來體現,而不是用嘴。
本屆奧運會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些雙目失明卻依然堅守工作崗位的裁判們
這次奧運會除了比賽之外,“裁判”似乎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持續出現不公平的判罰行為使得裁判一下子被推倒輿論風口浪尖之上。先是有黎雅君成績無故改判,再者體操女團被壓分等持續不斷的涌現,裁判一下子成為了我們討伐的重點。
不可置否的一個事情是,裁判打分和判決這是一個個人主觀行為,確實不確定性會比較大。但是我們為什么喜歡看奧運會,體育競技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們的不確定性。我們為什么覺得“爆冷”的比賽特別好看,他的特點不在于冷,而在于“爆”,因為它經常能創造奇跡,以下克上。要不然,我們干嘛還需要奧運會,直接按世界排名一二三名頒發金銀銅牌不就好。
我們很多人也曾經做過裁判,不管是籃球裁判,各種比賽裁判,甚至是一個小小的老師,我們也會經常受到一些質疑,為什么要給我這么低分。但是我們有沒有問過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做到足夠好了?”、“是不是完美無缺了”?
如果沒有做到,那我們首先是不是應該審視我們自己的問題。體操遭遇壓分,我們的運動員是不是每套動作都做到完美無缺了?沒失誤?
如果確實做到完美無缺了,一點失誤都沒。我們確實可以質疑裁判。如果沒有,我們運動員應該首先把自己的每套動作,爭取做到完美無缺,不給別人扣分的機會,而不是分數不滿意就提出質疑,質疑裁判的能力。
帆船女王“徐莉佳”在被取消一輪成績之后,在后面的憑借其優異的表現重返第一,就是對判決最好的證明。即使被取消了一輪成績,能夠做到的絕不僅是去質疑裁判,而是把自己的動作、訓練內容和技術重新調整,重新做好。
呂小軍說:“說實話我沒仔細看他的動作,但那一瞬間我看到他舉起來了,我只能說給他點兩個贊,非常佩服他。”這是男子舉重77公斤級決賽后,銀牌獲得者呂小軍所說。
這就是體育競技的魅力,沒到最后一刻,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會發生些什么。
我們能夠做到的,絕不僅僅是質疑裁判。我們能夠做到的,是為每一位為我們體育健兒喝彩。即使不是金牌,甚至沒有得到獎牌,我們也應該為他們鼓掌。他們能夠站在奧運賽場上,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每次奧運會開賽的時候,我們都會期盼“首金”,我們甚至會關心我們跟美國的“金牌”“獎牌”差距多少。甚至我們把奧運會名詞作為一個評價國家是否為體育強國的標準。就跟我們的高考制度一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似乎高考成績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成才的標準,這跟我們傳統文化有分不開的聯系,以前我們在追求考取功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好像只有考取功名,拿到金牌,拿到狀元才是成功的。我們用“金牌”來綁架了每一個運動員,為爭奪金牌而不斷努力,甚至不少孩子從小進入體校,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奪得奧運金牌。其實這種“唯金牌論”的道德綁架并不利于每一個運動員的發張,站在奧運場上的游泳、籃球等奧運健兒,或許他們從小的夢想只是游泳、打籃球而已。
我們作為一個觀眾,我們能夠做到的,不僅在于對每一個奧運運動員喝彩,還應該為奧運默默付出的人給予鼓掌。不要對運動員、裁判進行道德綁架,也不應該對我們身邊的人進行道德綁架。好好觀看這4年一屆的奧運會,把焦點放在賽場上,而不是賽場外。
多點鼓勵,少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