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
靜靜地躺在泥土之中。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
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
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
我不是一塊雨花石,但是我仍然愛這首歌。雖然我不是雨花石,但我們是這樣相近,因為,我是一塊石頭。
我是一塊石頭,生在丘陵,連山都算不上。雖然這個地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高山,會被人誤以為是很高大的山,被嚇到的人就算是上當受了騙,被名字騙,被自己騙。你真的來看山,會大失所望的。這是一個不窮也不富的地方,一個不算偏僻也不算熱鬧的地方,一個不算開化也不算閉塞的地方。上天把它放在這兒,大約是因為太普通,所以很快就忘記了它的存在。
我是一塊石頭,直到有一天,遇到新教育,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了學生的生存狀態。新教育用晨誦迎接每一天,我才有了詩意,讓文化一點點地浸潤到我的心脾。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讀起一首詩,叫做《四一班的信念》。那個時候,孩子們忽然有了靈性一樣,讀得從來沒有過的好,振奮了精神,提起了注意力,他們自己都覺得與之前不一樣了。讀到:
它們相信,石頭也會發芽
也會粗糙地微笑
在陽光與樹影間
露出善良的牙齒
他們會心地笑了,那是開心地笑,從來沒有過的愜意,仿佛他們自己也變成了那石頭,會發芽的石頭,會笑的石頭。而那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寫出這么優美詩句的人叫做顧城,他為這首詩命了一個名字,叫做《小花的信念》,而不是《石頭的信念》,也不是《四一班的信念》。可是老師把它改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大家覺得或許它生來就應該是這樣吧。說不出來哪里舒服,就是感覺很美好。
之前,我只知道一個叫做艾青的詩人,寫過一首《我愛這土地》的詩,其中有兩句讀過之后,就再也抹不去了: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覺得,這土地就是我腳下的這塊土地,我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一塊石頭。
我是一塊石頭,但我不是冥頑不化的一塊石頭,也不是可以幻化出美猴王的那一塊仙石,所以沒有經歷過西游記,也沒有大鬧過天宮;也不是追隨了女媧去補蒼天裂的石頭,所以還遺留在這塊土地上;也不是被煉化后遺留下來的那塊石頭,所以上面沒有記下《石頭記》或者《情僧錄》之類的文字,也沒有結緣過一個叫做賈寶玉的公子。
我就是一塊石頭,一塊普通的石頭。
在那一年,還是遇到了新教育,改變了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了教育的科研范式。課堂培養孩子們的口才,把他們當做一個人來看待,有了三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己來展示。一個孩子講述了一個石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石頭湯》。
沒有人相信用石頭可以煮出一鍋湯來,但是我相信,可是我相信是沒有用的,因為大家不相信。但是讀完了這個故事,大家才明白,原來石頭也可以煮出一鍋美味的湯,只不過湯里已經沒有了石頭,有的只是愛與奉獻。
三個士兵疲憊地走在一條陌生的鄉村路上。他們是在打完仗返家的途中。他們又累又餓,事實上,他們已經兩天什么東西也沒吃了。
當三個士兵接近一個村莊時,村民開始忙開了。他們知道士兵通常是很餓的,所以家家戶戶都把可以吃的東西都收藏起來,比如把大麥藏在閣樓上、牛奶桶沉到井里、肉掛在地窖里。士兵們挨家挨戶討吃的,還希望能在閣樓借宿,可是村民們都說沒吃的東西、沒住的地方,全村人還努力裝出餓壞了的樣子。
饑腸轆轆的士兵們向村民們宣布,要做一鍋用石頭做的湯。好奇的村民們為他們準備好了木柴和大鍋,士兵們真的開始用三塊大圓石頭煮湯了!當然,為了湯的味道更鮮美一點,他們還需要一點佐料,比如鹽和胡椒什么的……當然有一點胡蘿卜會更好……卷心菜呀、土豆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錯……如果再來一些大麥和牛奶,連國王都可以喝了……一鍋神奇的石頭湯真的煮好了!
有很多人說新教育就是一鍋石頭湯,我想是的。這樣的比擬太真切了,雖然這鍋石頭湯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版本,但是它的核心是一樣的,都是要這些參與其中的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們是一群有種的人。我相信這是真的,這樣我就是其中的一塊石頭,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快樂地生活在我的這片土地上,愛著我的所愛。
我是一塊石頭。在新教育的天空下,我有三種存活狀態。第一種,石沉大海;第二種,投石擊破水中天;第三種,一石激起千層浪。
我是一塊石頭,在第一種的時候,我只有自我。所做的一切,都只為自己的夢想而活,為著一顆不死的心而做。周圍是寂靜的,我自己是寂寞的。所以我常想起一句話,不知道是詩人說的,還是自己說的:一個人的遠方,注定是孤獨的,即使是明亮那方。
王陽明和朋友從我身邊走過,沒有注意到我。他們討論的是一朵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可是他也沒有看我,我就在花下,我的心一時迷惑起來,一時明白起來。他們還是走過去了,我是一塊石頭,沉在大海里,悄沒聲息。他如徐志摩一樣告別了西天的云彩,輕輕地走,亦輕輕地來。
我是一塊石頭,在第二種的時候,新教育引起了大家注意。可是還是有很多的事,很重要的事,很煩瑣的事,很累的事,很無奈的事,都需要去做。新教育可做可不做,尺碼相同的人不多,能夠堅持下去的更少。所以,新教育是一場淘汰賽,總是在參與的時候多,走著走著,只有堅持的人,才能繼續走下去,在某一個不經意的地方,遇到慶典。
我從蘇東坡的手里投出,落在距離秦少游不遠的一個缸里,泛起層層漣漪,讓他瞬間獲得靈感,解救了一個少年的危機,幫助他度過了難關,見到了他的新娘。但是很快,濤聲依舊了,什么都沒有了,濤聲沒有了,漣漪沒有了,秦少游也沒有了,蘇東坡也沒有了。啊,不是沒有了,是幾個人都不見了,我還是原來的我。
我是一塊石頭,在第三種時候,我不是我,新教育不是新教育,新教育是我,我是新教育。這是一種狀態,一種忘我的狀態。所以有了更多的人認識新教育,了解新教育,接納新教育,參與新教育,相信新教育,把新教育的追求做為自己的追求,把新教育的夢想當做自己的夢想,把新教育的遠方確定為自己的遠方。所以在前方的路上,看到繁花似錦,大家一起近朱,一起做新民,一起止于至善,一起唱一首《奮進新時代,逐夢新教育》的合唱曲,然后一起走向未來,走向幸福,走向美好。
有機會聽一聽《春江花月夜》這首名曲吧,你會找到我的。不然讀一讀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也好,我一樣在那里與你相約。那時候你就會明白,所謂“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指彈出萬般音”,原來只在詩中,只在意象中,才可以見到的。張若虛,這個名字也許就是對這種意境最好的注解吧。
而我,只是一塊石頭,生活在高山這塊土地,快樂地歌唱每一天。
晁溝小學的高換納老師讀后留言:@奮進礦校 王贊強
? ? ? ? 寫的真好!
? ? ? ? 記得畢業前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是一塊有棱有角的石頭,經過時間的打磨,你們的棱角終會被磨平。”
? ? ? ? 看到王贊強老師的這篇《我是一顆石頭》,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我也是一塊石頭,雖然很普通,一出生就在貧瘠的山村,做了一顆鋪路石,但我不是雨花石,鋪起的也不是五彩路。我曾經羨慕過高高的臺階,也曾羨慕過粗壯的柱子,但我更羨慕玉砌欄桿和石像。從畢業到現在,我這顆石頭兢兢業業,哪里需要就墊在哪里,我很充實的過著每一天。
? ? ? 幾年前,我突然想明白了,每個人想要的很多,但需要的卻很少,我愿從此鋪起一條羊腸小路,托起那些孤獨、寂寞的孩子,讓他們自信地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
? ? ? ? ? ? ? ? ? 2019.3.4
洞子溝小學 牛俊峰校長留言:
鄉村教育需要熱愛鄉村的人,有人文情懷,有教育理想,且腳踏實地的人去做。
如此,鄉村才會有希望。
向你們學習!
@晁溝小學高換納?@奮進礦校 王贊強
回復:
遠望高峰秀 遙知不可邇 自茲當勉勵 也擬相追隨
湖南小學苗曉霞老師回復:
@晁溝小學高換納? 我們不是雨花石,不是五彩石,只是一顆普通的鋪路石,但是我們依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做最好的自己,成為開心快樂的追夢人!
伊河學校劉光霞校長留言:
@伊川奮進礦校 王贊強?做一顆新教育的石頭,雖平凡卻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