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所謂“直脾氣”的人,爭吵這個概念子在生活中屬于高頻。然而,每當爭吵過后,又會感覺好像這沒有因此有效的解決了問題。更多的情況則是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起來,爭吵使的簡單的事情負責化,有效的結論無效化。
爭吵,把概念打開,這其實是溝通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所以爭吵,這本質上是因為溝通沒有達成共識,追起究竟:
那就是彼此認為:憑什么我要聽你的。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思考過溝通的兩個概念:情緒流和信息流。
情緒流,信息流,又或者說是氣氛腦和道理腦。我們每次溝通所傳遞的信息都會包含基于感性的氣氛情緒和基于邏輯的信息道理。
那么,我們來看看溝通是為了什么:
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
無論是在家庭里還是工作中,我門仔細想想,所有的溝通其實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在某些事情上達成共識,為某個事情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而產生的對話過程。
而所謂的爭吵,無非就是大家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彼此認為自己的最好而已,又或者說是在情緒流和道理流中彼此沒有說服對方而已。
例如,教育孩子這件事,通常很多母親認為不能玩游戲,父親可能就認為玩游戲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維,于是爭吵開始。
這里的爭吵其實有個共識的前提,那就是都認為這是在對孩子好,只不過彼此認為的方法正好產生了沖突而已。
面對這種情況,彼此都非常氣憤,并且更多的時候,會從道理流的思辨到情緒流的撕逼。最終,本來都是基于為了孩子好的目的開始爭論,而結束則是以彼此不可理喻的結論結束。
緣何為此:
其實仔細回顧一下,那就是我們并沒有基于達成共識的初心來進行全過程溝通。
每當對方傳遞過來的是不對稱的情緒流時(讓你不爽的語言),這個時候,你立刻開啟自我保護,產生不爽的反饋回復過去,從而就造成了一場思辨的溝通演變成撕逼的溝通。
只要是溝通中吵架,就不存在一方有道理,一方沒有道理,而是都存在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反思:
反思自己說服別人的能力其實還不夠強,不能夠基于達成共識的前提下,駕馭表達信息流的全程情緒能力。
更多的時候,我們太容易被對方的情緒反饋左右自己,本來是為了基于共識的問題討論方法,最終卻造成了彼此情緒撕逼。
這無論如何,爭吵就說明自己駕馭溝通的能力不夠,這其中既包含情緒流的駕馭和維護,還有基于共識問題的專注。
因此,好的溝通,從好的情緒通道駕馭開始,能夠駕馭情緒通道,雙方可以在信息流通道中表達彼此的道理,也許更能夠形成共識。
畢竟,溝通的結果是彼此達成共識,而不是自己認為正確就是正確,而是讓對方也認為正確才是共識。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