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你可以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這并不是讓你去惹人討厭,而是告訴你,? 你可以勇敢做自己,不必害怕被人討厭。
害怕被討厭,不想被人討厭,尋求認可,是我們的慣性,是本能的欲望,是從小受賞罰教育的影響,按照這種欲望去生活就像從山上滾落的石頭,把自己磨得圓滑,這不自由,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欲望的奴隸,這樣產生的球體也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由是把滾落下來的自己從下面往上推的態度。
那么如何打破認可欲求,如何才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如何真正活出自己,活得幸福喜悅?
首先就像旅人有北極星作為引導之星,我們要給自己的人生設立北極星目標,朝著這個目標認認真真過好每個時刻,為自己而活,活在當下。
建立人生目標論,放棄原因論。如果你有“不幸”,那是你想要“不幸”,而不是因為命運不公、不是因為別人。因為A所以B,因為沒有A所以我沒有B ,這就是原因論,這就是給自己找借口,這就是自卑情結,通過夸耀“不幸”,行駛弱者特權,這就是巨嬰。
設立人生北極星目標的心理支撐:一是自立,我有能力,真正相信人人潛能無限,包括自己;二是與社會和諧共處,人人都是我的伙伴,人生不是競爭,建立共同體感覺。共同體感覺的建立需要經過三個階段;接納自我——無條件信賴他人——對他人有價值。這個價值并沒有什么行為標準,存在本身就有價值。假設你的母親發生交通事故受了重傷昏迷不醒,有生命危險,這時你只會祈禱希望她能活下來,只要能活下來就會非常感恩,不會要求她做什么。
打破認可欲求要做好課題分離。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要劃清界限。
老天的事,我們改變不了,要接受;對于自己的事,自己的人生課題,我們要負百分百的責任;而對于別人的課題,我們不要加以干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可以提供適當的援助,把馬帶到水邊,它喝不喝水是它的事。比如孩子的學習就是孩子的人生課題,父母沒辦法替他做替他承擔后果,只能提供適當的援助。
信不信任別人是我們自己的課題,別人會不會背叛那是別人的課題。做好自己是我們的課題,別人喜不喜歡、討不討厭我們那是別人的課題……
課題分離,從我做起,不干涉別人課題是我的課題,別人干不干涉我的課題那是他的課題,我變好了,世界就會變好。
————————————
今天在梅校長的帶領下,用高效閱讀九步法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梅校長經常講并且身體力行的一些信念就來自這本書,怪不得她極力推薦這本書并且說這本書給她的人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畫出來的思維導圖并不滿意,寫出來的讀后感也不滿意,但是我告訴自己,沒有關系,人生就是一個練習場,這是我第一次做,怎么可能做得完美,人生沒有完美,人生就是不斷練習,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