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一次被自己的無賴打臉。說好的每周至少寫一篇文章呢?仔細一想,淪為空話的已經(jīng)不止這一句了,還有很多記不起來的豪言壯志被踩在腳底下,零落成泥碾作塵,香不起來,懶散如故。
比如,前段時間打算著要把《平凡的世界》看一次,卻見異思遷,又想著不如看張愛玲,過不了幾天又拿出了東野圭吾,卻遲遲不肯翻開第一頁。結果就是書在桌上落灰塵,我在旁邊看電視,卻依然被自己的“上進心”感動得一塌糊涂;比如,去年大熱的《秘密花園》,滿足了骨子里裝逼細胞的叫囂,入手之后因為太過復雜的涂色,加之藝術細胞不夠,慢慢就被束之高閣;再比如下載了各種學習課程,結果占了幾個月手機內(nèi)存后被狠心刪除等等,諸如此類的罪行罄竹難書。
反觀前事,自我感覺良好有多少,現(xiàn)在負疚感就有多重。所謂世間萬事,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盡管這句話曾被自己收進筆記,奈何卻收不進心里。
一拖。還記得大二上詩歌寫作課的時候,因為作業(yè)要在系統(tǒng)上提交,老師便設置了截止時間,奈何我每次提交作業(yè)都是心驚肉跳,總在截止時間的最后一分鐘將作業(yè)完成、提交,心有余悸說下次一定要早點完成,然并卵。狂熱地迷戀deadline,我的內(nèi)心是焦灼崩潰的。
二懶。因為不想做一件事,我往往會想出一萬個奇奇怪怪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比如下班回宿舍想正兒八經(jīng)看會書,結果一個“葛優(yōu)躺”便淪陷了,什么“上班太累休息一下”、“洗個水果犒勞一下”、“電視劇剛好大結局”、統(tǒng)統(tǒng)都來湊熱鬧,甚至“躺十分鐘就起來”,結果一覺睡到天亮,然后在第二天象征性地拍一下大腿,懊惱著“又浪費了一個晚上”。
三不讀書。至今我還是挺惋惜,沒有泡過館的大學時代。盡管那時候也有一摞摞的書往宿舍搬,但卻少了隨時發(fā)現(xiàn)新書、好書的機會。畢業(yè)之后,一個月不拿書,兩個月不拿書,慢慢半年、一年,再也不曾想起要看書,偶爾心血來潮也只是象征性的打開、合上。思想停滯在畢業(yè)前,思考也不能成篇,更談不上學習新的知識。
如今,每天重復著上班、下班、刷劇、睡覺的機械生活,往后的日子呢?難不成還重復著這樣的無趣枯燥?牛逼的人那么多,他們在努力,在變得更牛逼,而我卻不肯多走一步,在原地站成傻逼。多次似是而非的覺醒,沒有付諸行動的決心,自己被自己的“努力”感動,但其實這不過是一出出自編自導自演的鬧劇,就像“狼來了”一樣討厭。
還是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吧,因為——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