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飄著雨絲,樹葉被水洗過,綠得正起勁。從電影院出來,我忽然生出濃濃的蒼白感和無力感。
01
《我不是藥神》,美團打分9.7,夠高!聽說很多人都看哭了,朋友圈里曬,看這部片子要事先準備足夠的紙巾。
劇情不算復雜,主人公程勇家暴,離異;老父生病,特別缺錢,有錢就有命,沒錢就沒命;兒子要撫養,前妻要帶兒子移民;賣印度神油,沒錢交房租,房東大鎖一落“交租開門”。程勇的人生幾乎陷于絕境,蓬頭垢面,典型的油膩中年一枚。就在那時,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想求他買印度產的仿制抗癌藥“格列寧”,這個藥與德國產的正品藥藥效幾乎完全相同,但價錢天壤之別。程勇在金錢的誘惑下,決定嘗試著去做。藥帶回來了,幾經波折,也賣出去了,并且在賣藥過程中,結識了因女兒患慢粒白血病,丈夫跑路的思慧;因患病不愿連累家人而離家出走的黃毛彭浩;同樣患病且會講英語的劉牧師等人。他們組成了“賣藥小分隊”聯手賣藥,進價五百賣價五千,獲利頗豐。在自已有藥可吃的同時生活境遇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德國“格列寧”醫藥代表要求徹查假藥事件,賣假藥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程勇不想做牢,他權衡再三最終將代理身份轉給了賣假藥的張長林,轉而投資正當合法的生意。
“賣藥小分隊”解散了,呂受益吃不起高價藥,死了。其清理創面的悲慘情節讓人痛徹心扉,他妻子落魄憔悴的無助讓人哽咽難言,更有那最終沒能當面叫一聲“爸爸”的幼兒。藥貴人窮,徒嘆奈何!
來自貧困家庭的黃毛,只能再次回到屠宰場茍且,回不去并不遙遠的家鄉,見不了日日思兒的雙親,全家福的合影仍只能壓在桌上……
美麗堅強的思慧,仍以柔弱之肩,收起尊嚴,扛著女兒不敢想像的未來。
善良而充滿悲憫之心的劉牧師啊,他是上帝的代言人,然而上帝也無法改變病人的命運。
其實對于主角程勇,我喜歡不起來,哪怕他自帶主角光環,因為他家暴。鏡頭下他的妻子悲傷、憂郁,臉上寫滿了生活給予她的折磨。一個能對妻子動手的男人,除了性別是男以外,不配稱男人。我不認為他會全心全意對別人負責,哪怕他在大眾眼里很優秀。
呂受益的死促使程勇重新賣藥。
當然,一切都是電影情節的需要吧。程勇也只是個普通人。他被帶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切都在推著他向前走,黃毛彭浩的舍已護他,激發了他人性中的最大的善。不為追名,不為逐利,散盡家財,不顧自死安危,最終他被病患們推上了“神”壇。
影片折射的是底層老百姓的醫藥狀況,看了電影我卻聯想到對于老百姓來說同樣息息相關的教育問題,大概是我的代入感太強了。影片中老婆婆說: “誰家還沒有個病人啊?”套用一句:“誰家還沒有個上學的孩子啊?”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孩子在上學,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是如此。
02
問題來了。
盼望著,盼望著,南風來了,夏天的腳步近了。暑假終于來了。誰在盼望?學生盼,老師盼。那么家長盼嗎?
家長盼望暑假嗎?求解中
兩個月暑假,中小學生如何安排?總結身邊的孩子大致有以下幾種:
精英型:出國游學,線路多多,想去哪國去哪國。增長見聞,開闊眼界。費用以萬為單位。
土豪型:高額聘請各科老師補課,尤其是英語。一個月三五萬的薪資照樣養不起一個娃的假期。
白領型:形形式式的夏令營,什么全腦教育,經典國學,戶外拓展啥的,費用以大千為單位。
經濟型: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樂器、繪畫、書畫、健身,任憑選擇。每一科費用以大幾百為單位。
小資型:父母親戚組團,自家開小班,一對一輪流教學,哪個大人有空哪個就戳上一節。
散養型:扔村里鄉里,到點回家就給口飯吃,自由奔放,愛干啥干啥,費用以百為單位(買買買)。
圈養型:看家里,不準亂遛達,以免發生意外。費用:適當提供零食,報銷水費電費上網費。
放眼身邊,多的是家庭境況與電影中 “賣藥小分隊”相似的人,非精英非土豪非白領,好點兒的可算上經濟型,娃的暑假主要用來上各種班,費用不是很高。但是這些興趣班大多集中在城里,無人接送是個難題。
小資型的大概親友中有做老師,恰好也有暑假,恰好沒什么培訓,恰好能幫照看娃。當然娃可不能多,否則有違規帶家教的嫌疑。
更多的是散養型和圈養型的了。怎么散養,怎么圈養?
散養的,父母該上班的上班,該外出打工的打工,孩子呢,給兩錢,愛上網吧的就上網吧,愛交友的就交友,愛摸魚的就摸魚,當然,危險系數也大大增加。新聞時有報道:某處孩子在某水庫游泳,結果……
圈養的呢,除了吃和睡,總得有讓娃打發時間的法寶吧,別急,太好辦了,有網絡,給個智能手機一切搞定。于是一個假期下來,孩子又多學習了很多網絡知識,游戲又多升了多少級。父母不知道玩游戲太多不好嗎?知道!但知道又能怎么辦?沒辦法!
03
辦法總是要想一想的。
于是就有人打起了老師的主意:能不能請你帶帶我家孩子?帶還是不帶?
無論散養的還是圈養的,其實很多家庭多么希望假期也能有人幫帶著孩子啊,如果能再幫教點知識,如果能縮小點與城里孩子的差距該多好啊!特別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暑假到父母那兒去,不太現實;父母假期回家帶孩子呢,同樣不現實。所以這些孩子大多都是跟著祖父母,管飽就好!
有市場就有人提供服務。有的老師禁不起誘惑,夸美紐斯一句“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幾乎將教師推上神壇。教師要盡力想家長所想,急學生所急。
然而教師事實上也只是職業而已,是謀生的手段而已。教師也是普通人,教師干活了居然還要收費,這就讓人不可理喻了,呵呵。
去年暑假看到一則信息,農村小學一名女老師,暑假里面收了20來個學生補課,共收四千多元人民幣,結果被查處。沒收非法所得,發配到更偏遠的學校。所在的學校校長連帶責任,降職批評。在職教師不得有償家教是條底線,她觸范了底線,被查處也無話可話。
但當時我覺得挺悲哀的,一個暑假四千塊錢,在房價早已過萬的小城應該不算多吧,憑她一老師,就算做家教,到上海南京這樣的大城市,會掙不到嗎?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一個暑假會掙不到嗎?操心著二十來個孩子是輕松的活?她的行為違規了,但是對于二十來個家庭來說,是福音啊。對于二十來個孩子來說,不必閑逛,安全系數大大增加。可以有所約束,少接觸游戲,哪怕沒學到多少知識,最起碼犯網癮的機會要小一點兒吧。
一旦上網成癮,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意識到危害。作為一名老師(申明一下,我堅決不做有償家教的事啊),面對上網成癮的孩子的無力感,就像影片中那些吃不起藥的病人無助而抓狂。如果你也經常見到課堂上怎么也叫不醒的孩子,如果你也常看到狂補作業的學生,如果你也接觸過破罐子破摔的原本聰明伶俐的娃娃,或許你能體會我心中的痛。
我們都不是神,但是看了《我不是藥神》,我知道在正義的裹挾下,其實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 “神”。請
救救網癮中的孩子!
放假是開心的事,但勿讓暑假摧生一批新的網癮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