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貓群晨讀的第一天,讀的書是《你充滿電了嗎?》,這本書的主題是精力管理。
想想過去,自己也瞎忙了一年多的時間,似乎沒有什么產出,也沒有學到什么技能,但是每天都在忙碌。
聽了很多課,看了很多書,大多數的知識都慢慢被新接受的信息覆蓋,幾乎不記得什么了,而且把自己搞的很累。
書中講的第一個精力管理的要素是:創造意義。
李笑來老師在他的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也提到過,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好,那么就給這件事賦予重大的意義,這樣你會更有動力去打磨和完善。
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在做的事情賦予意義。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最底層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而最高層的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而工作對我們來說,往往滿足的就是最底層的需求,我們只是為了獲得工資,從而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創造意義。比如,教師工作的意義是傳授知識,給學生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醫生的意義是緩解病人的痛苦,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疾病,讓病人和他的家人們恢復正常的生活,離開醫院去給社會創造價值;產品經理的意義是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使他們能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
當你發現自己在做的工作對別人是如此重要和有意義的時候,你也就有了做這件事的動力和激情。
第二個精力管理的要素是:積極互動。
我們要做一個樂觀、自信、充滿正能量的人,這樣自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心理能量,這些能量能夠散發出去影響到周圍的人。
我們與周圍的朋友積極互動,一方面我們的正能量會感染他們的心情,讓他們也變得樂觀起來,另一方面,當你周圍都是正能量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時刻保持著好心情。
我們跟外界積極互動,這些正能量最終會反饋到我們自己身上,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精力。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第三個精力管理的要素是:存儲能量。
如果說積極互動是存儲了我們心靈的能量,那么現在我們就需要儲存身體的能量了。
想要保持精力充沛的身體,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吃好。現代人工作壓力都很大,如果你整天吃垃圾食品,比如含有多種添加劑的零食、不健康的燒烤、沒有營養的炸雞漢堡,身體得不到功能,那么很容易感到疲憊。
為了給身體持續供能,我們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白開水,少喝沒有營養的飲料和奶茶,充足的營養能保證你一天的身體能量。
其次是做運動。現在很多白領都是上班坐八小時,在上下班路上堵兩小時,回家就在床上躺著玩手機,或者繼續在電腦前面坐著加班,根本沒有運動。
也許我們可以早起半小時,早半小時出門上班,走兩站路再坐車坐地鐵,也算是每天都有鍛煉。
或者使用番茄鐘,每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就起來活動5分鐘,也是利用碎片時間鍛煉的好方法。
最后是睡好。現在回想一下,我在中學時候每天睡眠也就五、六個小時,現在的睡眠時長大概在六個半小時,只有在大學的時候才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天保證著八小時的睡眠。
睡眠不足會讓我們時刻都覺得自己很困,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工作,甚至娛樂和游玩的時候也會沒有興致。
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做每件事才能保持著熱情和活力,工作會更高效,生活也會更加投入。
以上就是我今天讀剽悍晨讀的感受,今天是貓群晨讀營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