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了,才像真正進入了大學,懂得了大學的人情世故,懂得了大學的爾虞我詐,懂得了怎么去耍,懂得了怎么逃課。
大一的一年,為了進acm,為了省賽選拔,為了打省賽,一直不知疲倦,懂得渣校只能靠自己,每天刷題,刷oj,寫代碼。下面附上hdu截圖(其他oj就先省略),省銅,一年三個證書,也算差強人意,但是總覺得自己少了點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少了點什么呢,一直在思考,直到大二開學后一個月,不再每天去實驗室,不再要求刷題,每天晚上都可以空出時間,終于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逛逛校園,吃吃零食,散散步,好像大學變得有趣了起來,好像可以盡情的享受大學的時光。
好景不長,當開始重新規劃大學,信誓旦旦的打算學街舞,學輪滑,學Java,做項目,算法的訓練又開始了,伴隨的還有斥責,真的不該放縱?真的只能刷題?真的是自己不務正業?省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算法怎么這么難,專題怎么進行不下去,省賽后自己的放縱,這些曾經會的題,這么熟悉又陌生,到底自己落下了多久?又要多久才能補回來?圖書管理系統,貪吃蛇,好像Java也很簡單?自己好像也沒太差?那么多人找我一起組隊做項目,我什么時候這么厲害?他們怎么知道的我,我好像一直也很謙虛?
糾結的我,極端的思想,我的大二。覺得被自己玩壞了,全部都是搞開發和搞算法的爭斗,還伴隨著自負和自卑的極端,導致這半年,真的對自己很不滿意。
博客的總結,好像告訴了我什么,我又好像明白了什么,不再被情緒極端化的我,又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突破,很期待自己,一步一步的蛻變。
http://blog.csdn.net/acm_h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