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就釋懷吧
窗外無風也無雨,沒有熱度的星體帶來的沉悶天氣像極了我此時矛盾的心情。
想起曾經,初中上了一年半,再上一天也堅持不了。那時候以為天下之大,任我遨游。
昨天給一個從小玩到大的發小打電話,他比我輟學還早。他至今出去打工已有六七年,身無分文,還落了好幾千的外賬。
我和發小一邊互相調侃,然后我忍不住熱心的勸他一通。可是我心里清楚這些話不過是一廂情愿,假惺惺。
因為我們的生活背景和性格不一樣,所以處事行為自然也不一樣。果不其然,他輕松自然的把我這些勸告給接受了。
“我也不知道雜回事,工資到手里兩天就光了。今年就算了,明年我肯定得存點錢。到時候娶個老婆,倆人一起賺錢……布拉布拉”
這家伙三言兩語就把話題給我岔開了。他知道他存不到錢,他也想存,但為什么就存不到呢。
他每次發了工資就跟朋友出去吃喝玩樂,每天兩包煙,每天晚上兩瓶啤酒。隔三差五跟朋友再出去搓一頓。
如果我也是這樣的生活習慣,我相信我跟他的境況不會有什么區別。可事實是,我不抽煙不喝酒,偶爾跟朋友出去搓一頓。
難道儲蓄的習慣就是絕私欲,絕社交。未必。抽煙對健康有害,既傷財又傷身,我是絕對不會沾染。而酒我會偶爾喝,絕不會醺酒。
而如我所料不錯,我發小的社交百分之八十會是無用社交。酒肉朋友,能同享福,不能同患難。朋友在真而不再多,有這時間我不如去讀一本書,與書的作者神交。
一個人長久形成的習慣,如何才能改變呢。我知道我勸說不了他,但我還是勸說了,所以我覺得我有些一廂情愿,有些假惺惺。
別人的性格自己難以動搖,可能在別人的眼里自己也是個頑固份子吧。如何才能察覺自己的頑固之處,又或者已經察覺到自己的頑固,但事到臨頭仍照著錯的習慣做。
例如,我喜歡寫作有七八年了。為什么我就沒有去認真的關注過它呢。
之前一直寫些幼稚但滿懷激情的文字,后來突然擱淺,總想等待有好的創意,或者好的文筆,再下筆。可是不積跬步,何以成千里。
有些時候道理明明都懂就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