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指的是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于使用這個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用戶越多,越有價值。
一個軟件或者一個app能夠接入網絡,并不代表這款app就擁有互聯啊效應,這些軟件本質上還是和以前的安裝版的軟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而一個有網絡效應的軟件指的就是用戶能夠通過軟件自發的鏈接,用戶能夠在軟件中互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隨著用戶的增多軟件對于用戶的價值越來越大,用戶對軟件的粘性越來越大,越來越離不開這款軟件。而對于軟件開發商來說,由于擁有大規模用戶的存在和用戶粘性的存在,那么軟件開發商就能夠從軟件本身的功能競賽中獲得足夠大的緩沖,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即便軟件并不是最好的那么用戶也不會放棄它。
微信的功能對于單一用戶來說是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價值的,然而當某一個用戶擁有第一個好友的時候微信的價值就增大了一點,當這個用戶擁有越來越多的好友,和越來越多的好友產生鏈接以后,微信對于這個用戶就會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app。而對于網絡效應的軟件和app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否在初期就勝過其他的競爭對手獲得足夠多的用戶。和微信類似的app在中國還有很多,出名的比如支付寶,米聊,陌陌等等。然而確實是因為微信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積累了足夠多的用戶,當這些用戶足夠多的時候形成一張錯綜復雜的網絡,即便支付寶,米聊,陌陌等等app確實有功能比微信更好,但是用戶從微信換到其他社交軟件的成本巨大,好友都在微信上,不得不繼續使用微信。
同樣的iPhone手機很貴,遠遠比其他的高端Android手機要貴得多,而且從硬件配置,手機功能上iPhone并沒有比其他Android品牌有根本上的優勢,即便有很多人說iPhone的穩定性更好,能夠使用更長時間,然而在現在的世界里,特別是年輕人的世界里,把一款智能用手機用2年以上的人并不多,而在這個期間內iPhone的穩定性并不見得比Android更好。而能讓iPhone一直保持長久持續的優勢除了本身手機確實很不錯以外,Apple還在iPhone上集成了App Store,iTunes Store,Moive Store等等商店,App Store是世界上最大的app軟件商店,當這些和iPhone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用戶會通過這些商店產生網絡效應,自發的鏈接在一起,即便有其他手機品牌能做出更好的手機,想撼動iPhone的地位那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同樣的道理,雖然Mac是世界上最好的個人計算機,Windows依舊占有最大的用戶量,并不是因為PC比Mac便宜,根本原因是因為PC上擁有比Mac更多的軟件,PC比Mac早很多積累了足夠的用戶,這些用戶產生了足夠大的鏈接。
所以在互聯網世界里,一個產品是否能夠有競爭優勢,一家公司是否能夠長遠發展,根本點并不在于軟件功能的比拼,形象點說,軟件功能的比拼就好像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一樣,是一個無窮無盡極端耗費資源的活動,而且最終的結果未必就一定會好。而真正能夠產生競爭優勢的是能否通過軟件的功能快速的積累用戶量,并讓用戶自發的鏈接在一起,先下手為強,就能夠達到贏家通吃。淘寶,微信,支付寶,京東,就是網絡效應最好的例子。而做內容付費的公司里,得到也是一個把網絡效應應用的很好的例子,中國很難找出第二家公司的產品能夠超越得到。
邊際成本
在經濟學中有兩個概念一個叫做邊際效應,一個叫做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指的是每多生產或者每多賣一件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加。
過去廠家生產任何一件產品都有產品本身的生產成本,當產品生產出來以后要進行銷售需要把這些產品放到各個實體的商店里去,需要有售貨員來幫助銷售這些產品,當產品銷量好,那么廠家就會開一家接一家的商店來賣商品,而開這些多的商店所帶來的成本就會分攤到每一件商品中,所以商品的邊際成本永遠不會為零,甚至還會出現因為開店的位置不同低價,房價不同導致成本增高,同樣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價格不一樣的情況。
大型的超市,商店一般情況下也就能夠覆蓋方圓20公里的居民群體,單店的利潤高低在于周邊居民的購買力的高低,如果需要覆蓋超過20公里的用戶那么唯一的辦法只有再開一家同樣的商店,這就是過去的經營模式。蘇寧,國美,各個大型商城就是這個模式。所以他們的邊際成本永遠不可能為零,甚至很難降低。
過去上學,上課,培訓講座等等,首先你要去到對應的學校或者城市,或者老師要到你所在的城市來進行授課,差旅成本,時間成本等等,是無法降低的,所以好的老師,好的課程在當年都是稀缺,邊際成本同樣也很難降低。
現在由于互聯網把所有人都鏈接在一起,這些過去的模式,過去的商業從理論上來說邊際成本可以降低到幾乎為零。京東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燒錢,賺不到錢,但是隨著用戶量的提升,9000萬用戶不賺錢,1億也不賺錢,但是只要它能夠撐過那一個零界點,假設1億5000萬是零界點,那么自此之后的所賣的每一件商品都是賺錢的,他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所以京東可以把東西賣的越來越便宜,服務越來越好。
滴滴,Uber本身自己并沒有任何一輛出租車,本身自己并沒有這個成本開支,每增加一輛車的成本幾乎為零,只要突破零界點每多增加一輛車都是賺的,所以打車的費用會比傳統出租車行業越來越低。
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每多賣一本書的邊際成本基本就是零,所以幾十塊的實體書電子書可以賣到幾塊錢,甚至不要錢。(新書實體書和電子書是一樣的價格,是為了保護實體書的銷售,否則沒人有人買實體書了)
在優酷,愛奇藝花很多錢購買電影電視劇的版權,放在他們的站點上讓用戶購買了看,一部片就幾塊錢,但是由于他們的用戶群非常龐大所以導致當他們達到零界點以后每多賣一次就完全是賺的,邊際成本為零,所以電影院看幾十塊一場的電影,網站上幾塊錢。
課程,講座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把任何世界一流學科一流老師的內容在任何時間分發給任何購買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遞給足夠多的人,過去一節大課最多也就200人,現在一節課上萬甚至10萬人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重點在于任何用戶還可以在他愿意的任何時間來收看,并沒有時間的約束,所以互聯網也把授課的邊際成本將為零,所以為什么過去幾萬塊甚至幾十萬的課程現在幾百塊就可以買到。
所以互聯網導致了一個現實就是理論上你可以服務全人類。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產業或者所有的商業模式都能實現這樣,從本質上來說,任何服務業的邊際成本永遠不可能為零,甚至還會增多,因為服務業的基本銷售元素是人,服務業就是賣人的行業。不管你是餐飲服務,外包服務,還是其他的服務業,業務增加就導致人的增加,所有服務行業的邊際成本就是人力的成本,以人為本的行業很難把邊際成本降低,所以這些行業也很難產生巨富。任何虛擬產品都天生具備邊際成本為零的可能,服務行業天生邊際成本的底線是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所需要解決以及優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服務行業,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來突破服務行業的邊際成本,盡可能的降低。所以未來售貨員,銀行柜員,司機,法律顧問,秘書等等職業將被人工智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