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5 NEXTDAY】設計方法和工具: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題外話:
1、2015/4/4這一天的nextday沒有更新:最近在落實一個項目,想找技術開發(好難的一件事情,有經驗的看不上小團隊,沒經驗的又沒有培養體系),無奈整個校園竟然找不到有相關開發經驗的同學,昨晚陪友人聊此事,深感無力,喝了點酒,一覺就睡到了第二天。
2、為了遵循神奇的"7±2法則",所以第一期"設計法則"相關整理和分享了5篇,以后會在以下一個5篇的形式整理其他法則(80/20法則等)。從今天開始連續整理和分析5篇“設計方法和工具”
“頭腦風暴法”我相信很多團隊都用過,在我自己的項目實踐過程中也經常用到,今天回顧“頭腦風暴”相關知識,目的是從實踐回歸理論,反過來看看自己在實踐過程中還有那些不足和問題,讓理論更好的服務實踐,也期待在這樣的實踐和理論反復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學到一些知識和方法,最終服務于產品設計實踐。
對于如何整理和分析這樣一篇比較“老”的設計方法,一直沒有好的思路,看了好多相關文章大同小異,無外乎知識點搬來搬去,最終決定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展開“頭腦風暴”這一設計方法的分享。
————————— 我是“入門級——理論知識”分割線 —————————
Q:什么是頭腦風暴?
A:關于“頭腦風暴”的定義,在這里引用MBA智庫百科的介紹: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暢談會或集思會,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
Q:如何理解頭腦風暴?
A:頭腦風暴的核心思想是:集思廣益!希望通過一群人圍繞特點的話題,產生很多想法、點子、辦法等來獲取好的想法、點子、辦法等。引用貝爾獲獎者 Linus Pauling 的一句話就是:
“The Best way to get a good idea is to get a lot of ideas.”
要收獲好的點子,首先要獲得很多點子。
Q:開展頭腦風暴要注意點什么:
A:好吧,這個問題已經被總結成立好些個原則(說法不一,但核心思想就那么幾點),我把這些原則總結為5個:
自由發散原則
應該營造輕松的氛圍,參加者不應該受任何條條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讓思維自由馳騁。鼓勵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大膽地展開想象,盡可能地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提出獨創性的想法。
這里補充下:在他人想法的基礎之上鼓勵自己,從中得到啟發或者補充他人設想也是非常好的頭腦風暴思路。
主題聚焦原則
頭腦風暴的目的是最求盡可能多的想法,思維可以發散,天馬行空的任意設想,但必須始終圍繞所討論的主題,不能偏離主題。
禁止批評原則
參加頭腦風暴會議的每個人都不得對別人的設想提出批評意見,因為批評對創造性思維無疑會產生抑制作用。同時,發言人的自我批評也在禁止之列,不要自謙之詞,自我批評性質的說法同樣會破壞會場氣氛,影響自由暢想.
延遲判斷原則
一切評價和判斷都要延遲到會議結束以后才能進行。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評判約束與會者的積極思維,破壞自由暢談的有利氣氛;另一方面是為了集中精力先開發設想,避免把應該在后階段做的工作提前進行,影響創造性設想的大量產生.
以量求質原則
追求數量是頭腦風暴的首要任務。參加會議的每個人都要抓緊時間多思考,多提設想.至于設想的質量問題,自可留到會后的設想處理階段去解決.在某種意義上,設想的質量和數量密切相關,產生的設想越多,其中的創造性設想就可能越多.
Q:頭腦風暴的有哪些組織形式?
A:按照組織形式去分類頭腦風暴,可以分為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兩種。
1、非結構化的頭腦風暴會
非結構化的或自由滾動式的頭腦風暴為團隊成員提供了自由的提出見解和意見的機會。這種方式鼓勵成員任意地貢獻出盡可能多的主意,直至沒有人再有新東西可增加了。
2、結構化的頭腦風暴會
對于團隊負責人或會議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團隊成員一個接一個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每人每次只能提一個。當某個成員再也沒有新的主意時,可以跳過。所有的主意都應記錄在白紙板上。這種方式的一個變種可以用于比較敏感的主題。這種方式要求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安靜地在小紙片上寫出自己的主意。當時間到時,所有的小紙片都交到主持人手上,并粘貼或寫到大白板上。
————————— 我是“進階級——實踐知識”分割線 —————————
Q:頭腦風暴的原理是什么?
A:開頭已經說過"“The Best way to get a good idea is to get a lot of ideas.”。現在進一步解析下頭腦風暴如何產生一些列的“思路、想法、點子、創意、方法”等。理解了頭腦風暴的過程原理,可以更容易的掌握和實施,也更容易理解頭腦風暴所要求的5點原則。
如圖2所示,假設甲、乙、丙三人進行頭腦風暴。第一步:由于三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求解的出發點不同,每個人先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及附近發表意見。丙沿方向A提出設想,如果乙在此基礎上向方向B延伸,甲又在這些基礎之上沿方向C延伸,那么方向(A—B—C)就形成了“思路”。依次類推,方向(D—E—F)形成了另一條“思路”,這樣不同的出發點可以形成非常多的思路(設計方案)。
Q:頭腦風暴開展流程和注意事項?
A:簡單概括其流程核心可以分為2步走,首先是頭腦風暴產生想法,然后對想法進行過濾。
按實際操作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頭腦風暴前、頭腦風暴中和頭腦風暴后(好像是廢話,不過前和后經常被我們忽略)。一般頭腦風暴的流程見下圖1
詳細整理頭腦風暴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如下:
(頭腦風暴前)
1. 準備階段。負責人應事先對相關課題進行一定的研究,并明確頭腦風暴所要達到的目標。同時選定與會人員,一般以5-15人為宜,不宜太多。然后將會議的時間、地點、所要解決的問題、可供參考的資料和設想、需要達到的目標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與會人員,讓大家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需要更具參與者的情況,選擇相應的頭腦風暴形式(結構式/非結構式)
(頭腦風暴中)
2. 熱身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創造一種自由、密切配合、祥和的氛圍,是大家得以放松,進入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主持人宣布開會后,先說明會議的規則和原則,然后隨便談點有趣的話題或問題,讓大家的思維處于輕松和活躍的境界。
3. 明確問題。主持人扼要地介紹有待解決的問題。介紹時應該簡潔、明確,不可過分周全,否則,過多的信息會限制人的思維,干擾思維創新的想象力。
4. 重新表述問題。經過一段討論后,大家對問題已經有了較深程度的理解。這時,為了使大家對問題的表述能夠具有新角度、新思維,主持人或記錄員要記錄大家的發言,并對發言記錄進行整理。通過記錄的整理和歸納,找出富有創意的見解,以及具有啟發性的表述,供下步暢談時參考。
5. 暢談階段。暢談是頭腦風暴法的創意階段。為了使大家能夠暢所欲言,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相應規則,隨后引導大家自由發言,自由想象,自由發揮,使彼此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暢所欲言,然后將會議發言記錄進行整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5條大原則以外,這個階段需要制訂相應的規則,比如:第一,不要私下交談,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礙及評論他人發言,每人只談自己的想法。第三,發表見解時要簡單明了,一次發言只談一種見解。
(頭腦風暴后)
6. 篩選階段。會議結束后的一二天內,主持人應向與會者了解大家會后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補充會議記錄。然后將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思路),再根據相應的標準(以互聯網產品設計為例,這些標準可以是:用戶需求[潛在用戶數、使用頻次、需求等級等等]、商業價值[包括開發成本、推廣成本、維護成本等])進行篩選。經過多次反復比較和優中擇優,最后確定1-3個最佳方案。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種創意的優勢組合,是大家集體智慧綜合作用的結果。
Q:能舉一個運用頭腦風暴法的有趣案例?
A:經典案例:
有一年,美國北方格外嚴寒,大雪紛飛,電線上積滿冰雪,大跨度的電線常被積雪壓斷,嚴重影響通信。過去,許多人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未能如愿以償。后來,電信公司經理應用奧斯本發明的頭腦風暴法,嘗試解決這一難題。他召開了一種能讓頭腦卷起風暴的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是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
按照這種會議規則,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有人提出設計一種專用的電線清雪機;有人想到用電熱來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議用振蕩技術來清除積雪;還有人提出能否帶上幾把大掃帚,乘直升機去掃電線上的積雪。對于這種“坐飛機掃雪”的想法,大家心里盡管覺得滑稽可笑,但在會上也無人提出批評。相反,有一位工程師在百思不得其解時,聽到用飛機掃雪的想法后,大腦突然受到沖擊,一種簡單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來。他想,每當大雪過后,出動直升機沿積雪嚴重的電線飛行,依靠調整旋轉的螺旋槳即可將電線上的積雪迅速扇落。他馬上提出“用干擾機扇雪”的新設想,頓時又引起其他與會者的聯想,有關用飛機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條。不到一小時,與會的10名技術人員共提出90多條新設想。
會后,公司組織專家對設想進行分類論證。專家們認為設計專用清雪機,采用電熱或電磁振蕩等方法清除電線上的積雪,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研制費用大,周期長,一時難以見效。那種因“坐飛機掃雪”激發出來的幾種設想,倒是一種大膽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將是一種既簡單又高效的好辦法。經過現場試驗,發現用直升機扇雪真能奏效,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終于在頭腦風暴會中得到了巧妙的解決。(案例引用自《設計調研》戴力農主編)
另外補充:
頭腦人數一般為5~15人,最好由不同專業背景或不同崗位者組成;
時間一般為20~60分鐘;
設主持一名,主持人只主持會議,對設想不作評論。
設記錄員1~2人,要求認真將與會者每一設想不論好壞都完整地記錄下來。
————————— 我是“反思級——問題與思考”分割線 —————————
實際運用和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1、前期準備不足:這個問題在我自己的相關實踐過程中比較突出,很多時候,為了頭腦風暴而頭腦風暴,零時拉來項目組的同學進行腦爆,這樣很容易因為準備不足造成效果很差。比如,目標感不強,特別是在設計學院背景下,很多時候同學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很容易“飛來飛去”,這一點很好,但是沒有主題和目標感,就會飛偏。
2、成員背景相似:這一點在設計團隊里面比較明顯,都是設計師,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非常相似。這個問題一直比較突出,經過幾次項目實踐也借鑒了“角色扮演法”的相關思路,通過讓小組成員假設自己是“某某背景的人”如(老板/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運營、銷售、目標用戶等等身份)來從各自扮演的身份出發思考問題和提供想法,這一方法有一定的彌補成員同一背景的不足,但因實際背景知識的影響還是很難有突破。
3、過早的陷入幾個想法中:早期很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本質上也是“延遲判斷原則”沒有遵守好,很容易因為某個同學的想法很“亮”就陷入進入無法自拔。
4、過程過于自由:小組成員過于熟悉,提前沒有明確相關要求,會造成腦爆過程松散,話題滿天飛,這邊還在討論項目,那邊“明天吃什么”之類的話題就穿插進來了,也是很無力了,所以一定要提前明確目標和相關規則,做到高效產出。
5、后期總結不到位:沒有一定的篩選很分類標準,僅憑團隊成員的主觀判斷去做篩選,我們經常會給每個思路打分,但因為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主觀上就已經造成了結果的不“公平”
其他問題待補充……
————————— 我是“拓展級——深入與提升”分割線 —————————
拓展知識:
創新方法大約有300多種。常用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試錯法、缺點列舉法、希望點列舉發明法、假想構成法、高頓思考法、設問法、綜攝法、類比發明法、信息交合法、檢核表法、水平思考法、五S思維法、卡片思維法、疊加法、原型啟發法、合理移植法、聯想擴充法、象征類比法等等。
提升閱讀:
NEXTDAY 是一個自我驅動的學習欄目,堅持每天整理和分享一個產品or設計類知識概念。
歡迎大家留言推薦知識點,也歡迎加入到“NEXTDAY”項目中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湯先森http://tangjin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