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①山頭見,會向瑤臺②月下逢。
一枝紅艷③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④。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⑤。
名花傾國⑥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⑦春風無限恨,沉香亭⑧北倚欄桿。
注釋
①群玉:仙山名,西王母居處,《山海經》中的玉山。
②會向:當向。瑤臺:王嘉《拾遺記》中提到的群仙居所,在昆侖山第九層,以五色玉為臺基。
③紅艷:紅牡丹,兼比楊妃。
④云雨句:言楚襄王與巫山神女夢會事屬虛妄,以反襯玄宗楊妃之歡愛。
⑤可憐:可嘆;倚新妝:憑新妝才可媲美楊妃。
⑥名花:指牡丹;傾國:指楊妃。
⑦解釋:動補結構。解,懂得;釋,消釋。⑧沉香亭:在興慶宮龍池東,為玄宗楊妃賞花處。
名家點評
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沈熙乾)
賞析
《清平調》三首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之時,奉玄宗命為楊貴妃所作。相傳,一次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玩賞片刻,唐玄宗傳令李白進宮填詞助興。不料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到沉香亭的時候酒還沒醒,聽說玄宗之意,滿心歡喜,故意要求高力士給他脫靴,楊國忠給研磨,楊貴妃捧墨。然后才揮毫潑墨,寫就了《清平調》三首。
第一首以牡丹比貴妃,歌詠她的美艷。“若非”“會向”兩詞看似不經意,但是卻表明了除了玉山、瑤臺上的仙女之外,世間已經沒有人可以和楊貴妃的美貌相提并論了,使楊貴妃之美有空靈如仙之感。
第二首運用典故,以牡丹帶露比貴妃得寵。在此,李白不惜貶低神女和飛燕以表達對貴妃的贊美,把楊貴妃之美寫到了極致。
第三首回歸現實,總承一二兩首。這首詩沿用了前兩首詩中的意象,將牡丹、楊貴妃和君王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兩句描繪了一幅非常溫馨的畫面:在沉香亭中唐玄宗和楊貴妃相互偎依著賞花,在他們的心中有著無限的幸福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