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跟室友談論一個問題:我們屬于生活中典型的乖乖女,對于很多事情,我們太不夠大膽,總是畏畏縮縮,我們所結交的朋友亦是如此中規中矩,不躍雷池半步,總是在小心翼翼的生活,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還是渴望瘋狂,對生活最本質的要義有著崇高的憧憬,‘我特別想結交一些夠大膽的朋友’室友多次提及。我知道她所謂的“大膽”并不是穿的怪誕、行的夸張這樣一種表象,而是一種自信的生活姿態。
她給我說起她經歷的一件事情。當初花了兩萬元報了英語培訓的班,后期由于事多,不想去了,要求培訓機構結算一下,將不參加課程培訓的學費退還,培訓機構不同意。室友好話說盡,態度客客氣氣,可對方半步不讓。對于學生來說,這班本身就是一筆不少的費用,當然是能盡力爭取退回多少是多少,而自身的閱歷又擺在那里,她如何才能處理好這件事情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少?室友一籌莫展,不經意間跟自己一個大學同學說了這件事,這位同學是從事媒體行業的,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帶著室友直奔培訓機構。室友給我形容的很生動,“我那同學踏著七、八厘米的高跟鞋、穿著職場裝,一上來就癱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一針見血的一二三列出來:一、你們作為培訓機構,一旦這種事件處理不好被媒體爆料,你們覺得還有生源嗎?二、沒有任何的紙質證明我的學費一旦交上概不退還。三、剩下的錢如果不退還,我們立馬給工商部門與教育局投訴這事……還有一些事關自己人脈的不做說明。我當時在旁邊嚇得跟小蝦米一樣,生怕人家一分錢不給我退。她一句話不讓工作人員說,可盛氣凌人了,工作人員看著架勢,態度立馬軟下來與我們談論退款”。
對于這件事情,我跟室友進行了好多交流。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在采取一種息事寧人的處理態度,但往往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是我們解決事情能力的匱乏。我們一次次放棄那些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今天打飯的時候阿姨給多打了五毛,你覺得就五毛,大庭廣眾之下就不去計較了;明天,我們在商場遭到服務員惡劣的態度,多少人在心里郁悶,但為什么卻從來不反抗回去呢?有那么一句話,如果一件事情你沒有處理好,那相似的接二連三的事會來纏繞你,讓你心煩的就是這些小事,你會抱怨為什么總是這么多事?因為這對于沒有能力來解決的你,確實是一件鬧心的事。太盛則折,太陰則泄,我認為這里涉及到的一種平衡才是中庸,很多人所謂的中庸本來就建立在一方要承受損失的基礎之上,這是一種偽中庸,或者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罷了。
過去,我也曾自豪地認為自己是個善于化干戈為玉帛的人,但后來我慢慢發現這只是我一種生存能力欠缺的表現。當一些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時,我沒辦法讓自己獨當一面,我不知道如何去保障自己的利益,一次次地吃啞巴虧,一次次地心煩意亂。現在,對于很多不了解、不擅長的事情我不再去回避它,我會嘗著涉獵一下,哪怕日后不會去專門從事、接觸它們,我一直在內心告誡自己:即使日后它不會成為我的主攻方向,但一旦有需要或有事情發生,我可以有能力去解決。漸漸地習慣于對自己的一種依靠,一個人逛街不會尷尬、一個人吃飯也可以吃的很美味,一個人去旅行也是說走就走,不必遷就任何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學著依靠自己,你不需要結交“大膽”的朋友,你自己就是個大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