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一直有撫慰人心的作用,不管處在什么階段,總能找到一首與自己心境相符的歌曲。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歌,或者同一首歌,彼時覺得不好聽,此時覺得很動聽,大抵是因為心境不同。有的歌手被評價為歌里有故事,很多時候是聽眾自己的故事和歌手產(chǎn)生了共鳴,是一種心的交流。沒有聽歌的心境,再好聽的音樂都是噪音。所以有人說毀掉一首歌的方式就是把它設(shè)置成鬧鐘。
音樂種類有很多,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平常我們聽的流行音樂,主要以情感和勵志為主,所以容易產(chǎn)生共鳴。愛情自不必說了,簡直可以說是音樂里最主要的部分,看看一些歌名就知道了。《愛》《愛你》《我愛你》《我是真的愛你》《我是真的真的很愛你》《愛你不是兩三天》,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不少情歌王子和天后。說親情的比如《父親》《當你老了》《聽媽媽的話》《天路》《親愛的小孩》等。友情的有《朋友》《友情歲月》《當年情》……勵志類的歌曲也很多,聽后能讓人心潮澎湃,在低谷中獲得力量。比如《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鳥》《相信自己》《我相信》等。當然,如果還要說受眾比較廣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神曲了。一言不合,就開始唱《最炫小蘋果》。
聽歌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抒情感懷、催人奮進的歌很多,而帶有一些諷刺、批判現(xiàn)實的很少。《我是歌手》第一季總決賽最后一首歌,林志炫演唱了國語版的《浮夸》,算是少見的具有批判性的力作。
夜晚星空 你只看見 最亮的那顆
人海中你崇拜話題最多最紅的那個
誰不覬覦著要站在舞臺中央
光環(huán)只為我閃爍
散場后落幕后誰關(guān)心你想什么
誰在乎你做什么
夸張不是罪過
能滿足空洞乏味的生活
那窺探的眼 那議論的口
消遣了每一次茶余飯后
難道非要浮夸嗎
無謂是非與真假
拼排場 包裝 比身價 誰說真心話
誰說真心話 只要畫面夠驚訝
只要內(nèi)容夠爆炸
一張嘴開出了天花 嬉笑怒罵
只能在夜里鏡子前 偷偷講實話
你喜歡我 不喜歡我 是你的自由
我只是希望在某些時候 抓到你耳朵
為音樂夢想唱出第一個音符
從此就沒放棄過
主觀的 客觀的 旁觀的攔阻太多
好壞要自己承受
所以我要歌頌
讓情緒釋放在歌聲之中
選擇雖然多 好歌有幾首
能夠去感動人給些什么
難道非要浮夸嗎
無謂是非與真假
拼排場 包裝 比身價 誰是大贏家
誰是大贏家 只要畫面夠驚訝
只要內(nèi)容夠爆炸
一張嘴開出了天花 嬉笑怒罵
只能在夜里鏡子前 偷偷講實話
幸運兒不是我
因為我選擇的路很難走
如果夠出色 卻不能出頭
至少也做到?jīng)]第二個我
難道非要浮夸嗎
內(nèi)心也曾很掙扎
一個人努力的時候 有誰看見嗎
有誰知道嗎唱到思緒都融化
唱到聲音也沙啞
說是我著了魔也好 瘋了也罷
若不能揮灑 算什么歌唱的玩家
看著我正在為你發(fā)光
合不合胃口都請欣然接受吧
下一刻要為你擦出火花
這首歌除了旋律與粵語版的相同,歌詞大相徑庭。據(jù)說,林志炫因為很喜歡陳奕迅粵語版《浮夸》的旋律,希望一樣以“浮夸”這個歌名來向世人宣告他對音樂的態(tài)度。于是,他將自己的心情向臺灣作詞人樓南蔚女士傾述。最終由樓南蔚作詞,推出了國語版的《浮夸》。
這首歌道出了林志炫的心聲。歌曲包含了多種情緒:有娓娓的傾訴,不解的抱怨,憤怒的批判,熱愛的吶喊。歌詞開始是傾訴,說每個歌手都“覬覦舞臺的中央”,想讓光環(huán)只為自己閃爍,這表達的是一個歌手較為樸素的心愿。
緊接著開始抱怨,說曲終人散后,沒人關(guān)心你想過什么、做過什么,進而開始批判娛樂八卦里的不良作風。“夸張不是罪過,能滿足空洞乏味的生活,那窺探的眼,那議論的口,消遣了每一次茶余飯后。”副歌部分將這種批判推向了深處——“難道非要浮夸嗎?無謂是非與真假。拼排場、包裝,比身價,誰是大贏家?”最后自己只能在夜里和鏡子前說實話,光鮮背后透露著寂寞和無奈。
可以說,這首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第二節(jié)開始,林志炫依然是緩緩傾訴,訴說著自己對音樂的堅持。“你喜歡我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我只是希望在某些時候抓到你耳朵,為音樂夢想唱出第一個音符,從此就沒放棄過。”這種堅持中帶著一些吶喊,尤其在歌曲最后袒露心跡:“看著我正在為你發(fā)光,合不合胃口都請欣然接受吧,下一刻要為你擦出火花。”因此,從整個歌詞來看,這首歌頗具思想性與現(xiàn)實性。在《我是歌手》作為最后一首歌演唱,看出了林志炫的音樂態(tài)度。
另外一首我比較喜歡的歌也與陳奕迅有關(guān),名字叫《看穿》。這首歌似乎沒有大紅大紫過,我是經(jīng)楊宗緯的翻唱才得知。楊宗緯是一個很有個性和特色的歌手,在參加音樂類節(jié)目比賽時,他的選歌一向獨特,盡管有的很小眾,但他依然堅持自我,賦予一首歌新的生命。不少歌在他翻唱后火了起來。這首《看穿》想必不是他隨意選的。
你可以看穿誰 泛黃的舊照片
怎么仔細看也看不出
他當時后腦袋里想的是誰
你想要看穿誰 誠懇卻又挑著眉
說了三言兩語 一字一句
到頭來還是分不出 白或是黑
偏偏 人總是偏偏 用說謊作為最前線
天天 像無止境的 發(fā)瘋似的 假冒為仙
每個人都會很習慣 碰見了人先做表面
每個人都會不習慣 看見了人真誠為先
每個人都會很習慣 面對了人先做表面
每個人都會不習慣 看見了人真誠為先
又想要看穿誰 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就算 你有多少 百般論點
卻也無法 看穿是誰戴假面
低著頭看著鞋 干干凈凈沒殘缺
躺在街頭路上才會發(fā)現(xiàn)
跨過我的每雙鞋底 層層污點
偏偏 人總是偏偏 看那華麗的 超越一切
天天 像無止境的 發(fā)瘋似的 走最高點
每個人都會很習慣 碰見了人 先做表面
每個人都會不習慣 看見了人 真誠為先
每個人都會很習慣 面對了人 先做表面
每個人都會不習慣 看見了人 真誠為先
每個人都會很喜歡 東說西說 自我表現(xiàn)
每個人都會不喜歡 到處奔波 賺點小錢
每個人都會很喜歡 插了隊就 一步登天
每個人都會不喜歡 照著規(guī)矩 按步向前
如果說《浮夸》一針見血地批判了娛樂媒體的浮夸作風,那么這首《看穿》就是深入淺出地批判了世人的虛假、犬儒和道貌岸然。兩首歌歌詞都很長,內(nèi)容很豐富,并且都是卒章顯志。
我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通過泛黃的舊照片,你怎么仔細看也看不出他當時后腦袋里想的是誰,再加上很多人“用說謊作為最前線”,喜歡“假冒為仙”,這增加了識人的難度,導致“知交半零落”。
副歌部分就是直抒胸臆了,人們習慣的是表面功夫,不習慣的是為人真誠。第一節(jié)似乎在講一個物是人非的故事,而第二節(jié)就是在講哲理了。“就算你有多少,百般論點,卻也無法看穿是誰戴假面”有那么點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韻味。接下來的詞也很有意思。很多人看自己的鞋“干干凈凈沒殘缺”,但躺在街頭路上才會發(fā)現(xiàn),跨過自己的每雙鞋底有層層污點。竊以為,這仿佛是在說有的人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缺乏反躬自省的精神,只為了追求華麗的人生,發(fā)瘋似的走向最高點。于是,有的人喜歡插隊走捷徑,不喜歡固本守規(guī)則,比起一般的不真誠,這又進了一步。詞作者可謂對世事洞若觀火,看穿了一切,有點“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灑脫。
從《浮夸》到《看穿》,兩首歌有共同點,那就是批判,而批判向來不怎么受歡迎。在音樂界,崔健屬于經(jīng)常批判的人。他一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热纭缎麻L征路上的搖滾》《假行僧》等都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做音樂節(jié)目評委時,崔健與其他評委的恭維、以表揚為主的風格不同,經(jīng)常直抒己見,批評犀利;就算是成名歌手,也是直言不諱。
崔健說:“我的批判是因為我的恐懼。恐懼這種東西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不舒服的,它在現(xiàn)實中大量存在,所以人們不愿意面對它,往往會把它自我閹割掉。搖滾樂不愿被閹割,搖滾樂在戰(zhàn)勝恐懼之后能產(chǎn)生出一種力量、一種智慧來。”
其實,具有批判性的歌曲很能體現(xiàn)一個歌手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記得楊宗緯還在參加超級星光大道時,林志炫作為評委問楊宗緯:你是想唱到最受歡迎,還是想唱到最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時,楊宗緯還是一臉茫然,現(xiàn)在似乎有些懂了。個人覺得,《浮夸》和《看穿》這兩首歌,林志炫和楊宗緯都沒有唱到最受歡迎,卻讓他們唱到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