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他人隨意影響你的精神內核

文|月華

—01—

上大學之前,每一個即將踏進大學校門的孩子都是精神抖擻,志氣昂揚。

他們對未來充滿期待,期盼通過大學,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迎接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這個想法很好,擁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他們的內心是積極上進的,是堅定樂觀的。

然而現實卻有點讓人猝不及防,在大學里他們沒有變得很差,但是也沒有通過大學變得很棒。

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怎樣走進大學,就怎樣走出大學。

成長于他們而言,只是年齡的增長和化妝技術的提高,或者撩妹技能的培養以及推卸責任的恬不知恥。

這句話說的有點重,但是一旦踏進工作的輪軸中,這樣的心態和行為會被殘酷的現實擊潰。

—02—

回想最初,他們想要的并不是這樣。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曾經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他們變成了仲永,成為人來人往中最不重要的那個人呢?

答案就是他們的精神內核不夠堅定。

精神內核是什么?是一個人基本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他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未知的世界,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的困難,更是在面對與他不同的人時,他是否會相信、堅持自己的優勢和長處。

精神內核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態度。

身處大學,身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在他們之中,有的人充滿青春氣息,熱情洋溢而又激情四射,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熱切的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不斷嘗試新事物,不斷取得進步。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那么耀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得越來越堅定,越來越有影響力。

他們變成了別人口中的有魅力的人,有能力的人,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大神”。

而有的人,整日郁郁寡歡,最喜歡做的事是窩在宿舍里消磨時光,還美名其曰:“下雨天和肥皂劇更配呦!”然后窩在床上,甚至舍不得下床出去買個飯,只是歡樂地看著電視。

他們是真的歡樂嗎?并不是。看似歡樂的背后,是時間的流逝,是懶惰的堆積,是自信心的崩塌和能力的逐漸喪失。

這兩種人,你想成為哪一種?

如果你想成為第一種,周圍卻都是第二種人,你會怎么辦?

—03—

初一那年,我從村里的小學畢業后,去了距離村子五公里的鎮里上初中。

那一年于我而言是一個轉折點。

因為從小喜歡讀書的緣故,平日里說話我總喜歡用成語,這是說話的習慣,我沒有注意過,身邊的朋友誰也沒有向我提起過。

但是在這個新的環境里,同學來自四面八方的村子,而不是只有我一個村子的人,朋友也不再都是一個姓氏。對于大家而言,所有人都是陌生的。

有一天,和我玩的比較好的一位朋友把我拉到教室后面,悄悄的對我說:“你知道大家為什么不愿意和你一起玩嗎?”

她壓低了聲音說:“你平時說話別用成語,顯得很假。你就像我們一樣,說土話就可以了?!?/p>

我愣住了。我在初一開學的一段時間里沒有處到好朋友,竟然是因為說話的習慣與大家不一樣?

我在幾天的失落過后,毅然決然的投身到周圍人的大軍中,摒棄了那些常常掛在口中的成語,成天說著一些地道的家鄉話。

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把自己的一個優勢拋棄了。

為了可以和周圍人一樣,放棄了自己的長處,用狹窄短淺的目光來判斷當前最好的局勢,完全沒有考慮未來,沒有考慮到底哪一種情況是好的,是對的。

剛到大學時我甚至不敢開口講普通話,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啟齒,因為只要開口講普通話我就會不自覺的臉紅。

多么可悲又可笑的一件事。

一直到后來意識到這是件不好的事情,我才決定做回原來的自己。

個中代價,只有我自己知道。

而這一切的起源,只是因為我的精神內核被周圍人輕而易舉的打碎,絲毫沒有考量到底哪一種習慣才是未來的自己需要具備的。

—04—

和我同屆的一位選調生時常打電話向我吐槽,她說她辦公室里有一位懷孕的女生,常常以身體不適為由偷懶,不做任何工作,但是領導來的時候,她還特別會顯風頭,而真正做事的朋友卻被領導忽略。

她很討厭這種感覺,又無能為力。

我問她:“你喜歡她這樣的人嗎?”

“不喜歡!”

“你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嗎?”

朋友停頓了幾秒鐘,毅然決然的搖了搖頭,語氣堅定的說:“不愿意?!?/p>

“那就行了。”

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滑頭,有的溜須拍馬,有的不做事卻深得領導喜歡。

雖巧活做盡,但實力無增。

與這樣的人共事,很容易讓勤勉工作之人心中生出憤懣,畢竟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工作業績,結果卻不比那位偷懶打滑之人好一點。

不公平,最傷害人心,也最容易讓人心崩塌。

那么,與這樣的人共事,我們是要學的和她一樣,漸漸地變成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漸漸地開始學會插科打諢,其實能力沒有任何提升嗎?

還是守住精神內核,堅持做自己?

每每遇到這樣的人,我總會告訴自己:

我知道,遇到他們,你心情不好,但是你必須得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

因為,你不想成為那樣的人,那你就要用不一樣的心態對待工作。幾年過去之后,你塑造出來的個人形象和工作能力與這些人是有天壤之別的。

不僅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是這樣。

遇到那些經常抱怨的人,整日唉聲嘆氣的人,消極懈怠的人,看著他們,就會覺得日子過的很辛苦。

如果整日與這樣的人一起生活共事,而自己的精神內核又容易被別人改變,那么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陰沉,越來越有戾氣,會把日子過的越來越難。

—05—

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復雜,我們常見的一個笑臉,一聲招呼后面有看不見的千絲襪縷的心思和想法。

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同事對我說:“我剛工作時也和你一樣,每天都認真工作,激情四射,可是幾年下來,發現身邊的人都會偷懶?;?,最后的結果好像也一樣。所以我也漸漸變得和他們一樣了?!?/p>

他說:“其實我很后悔,我不想這樣,卻發現已經回不去了。我就像一個瘦子漸漸地吃成了一個大胖子,現在想減肥,太難了。”說完他搖了搖頭,眼睛空洞無神。

所以,能夠保持住精神內核是件很棒的事情,不僅可以率真做自己,還可以做更棒的自己。

在紛繁復雜的環境和人際之中,要想保持住自己的精神內核著實不易,但也不是無章可循。

1、信任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不要被外界隨意的改變。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關于語言說話的習慣,在知道哪種更有利于未來發展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保持住自己的優勢,不要因為外人的評價而隨意的改變自己。

同樣的,在大學里更是如此,因為人的懶惰是天生的,本就需要用意志去克服,如果在外力的拉動下,曾經自我相信的正確做法很容易崩塌。

雖然你也知道,那是對的。

2、向周圍的人學習,吸納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即使是我們不太喜歡的人,也一定擁有我們不具備的優點,更不用說那種我們欽佩的人了。

向他們學習,從他們身上汲取能量,像吸星大法一樣汲取有利于個發展的能力,讓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

然后,你就會發現:其實大家都很厲害??!

這樣,你就不會輕易受到不好事物的影響,而是面向陽光,驕傲生長。

3、努力跳出現在所處的圈子。

接近更好的人可以讓一個人更好,他們的激情,他們對夢想的追逐,他們對未來的熱切盼望,可以讓周圍的人都變得越來越好。

大學時有一位老師說過:“如果你覺得自己比周圍的人都厲害,那么你要抓緊找尋更厲害的群體,否則你會下滑。”

因為你感受到的只是你在這個圈子里的自己,見識到的只是你在這個層次上的能力。只有邁上更高的臺階,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你才會知道人外有人,天為有天。

不喜歡宿舍人的懶散?那就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約好時間起床,一起出門跑步,一起相約去圖書館看書。

不喜歡現在的同事?那就好好工作,爭取得到晉升或者去更好的城市發展的機會。不同的工作層次,人群的素質和對待工作的態度是不同的,一個人可以激發出的潛能也很不同。

如果暫時還不具備跳出這個圈子的能力,那就好好的守住自己的精神內核,別被周圍人的言行打垮。

4、用自己的內核去影響他人。

一般人都喜歡接近周身充盈著能量的人。

如果在一潭死水一般的環境里,你稍微的搖擺尾巴,反而會讓這譚水變得充滿活力和能量,讓其他缺乏活力的魚兒變得剛勁有力,活力四射呢!

畢竟,大部分人都想接近陽光,暖暖的,驅逐生命中的陰暗。

即使身處陰暗,也想去伸出手感受一下溫暖。

自己能夠具備優秀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不要隨便的因為外界的影響而隨意丟失它。

因為失去它之后,你才會知道:它有多美好,而自己當初又是多么優秀。

往期文章:

面對生活,我們要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

那個自我救贖的姑娘,走向了25歲

你最大的懦弱,就是不敢為喜歡的事拼一次

你又慫又懶,無非是腦袋里想的太多

大學里被孤立不可怕,過來人親歷有了這些感悟


感謝你的到來。我是月華,一個從未停止成長的女孩,渴望和你一起成長。

讓現在踏實,讓未來發光,我們一起,加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