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的尾巴,記得初高中開始,就有說80后是悲催的一代,具體大概是“80后上小學時,大學是免費的;80后上初中時,小學是免費的;80后上高中時,初中是免費的;80后上大學,不但收費,還不管工作分配……”大概就是說,80后這一代,沒有享受到國家很多優惠政策……
我也聽到看到很多訪談節目或雜志對80后的不好的聲音,什么80后的人工作不踏實,脾氣暴躁,偷奸耍滑,啃老族……;沒有60、70后務實肯干,沒有90后有創意,有想法;80后兄弟姐妹不友愛,太自私等等。
也在網絡看到一些80后的抱怨和對生活的無奈,有說物價太高,工資太低,一個月的工資只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都緊張;有說家里負擔太重,夫妻兩個都是獨生子女,不僅要養雙方父母和孩子,再上面還有一對80歲的姥姥姥爺,感覺壓力太大,喘不過氣;有說房價太高,長的太快,一年攢累死累活攢個十萬八萬,結果九十多平的房子,一個季度就長了十多萬,感覺眼前一片迷茫,沒有希望;還有醫療費用太高,不敢生病等等。
作為一個80后,聽到這么多聲音,我覺得都說的沒有錯。但在我看來80后的的成長,正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80后就像母親的第一個孩子一樣,母親和孩子都是第一次擔任這個新的角色,她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也沒有能力給予孩子更多的精神及物質的需求。然后她就一邊努力讓自己強大,一邊學習觀察計劃更好的給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她將第一個孩子80后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和整理,讓自己后面的孩子都免除了重蹈覆轍。
我們作為母親的第一個孩子,作為一位兄長,就要有點兄長的樣子,不再去計較那些少得到的愛和幫助,去承擔那些榜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