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緣聚天街小雨,石頭“通風報信”,關于《喊山》我是孤陋寡聞、斷然不知的-----“《喊山》26號首影,80后新銳導演楊子執導,改編自山西作家葛水平同名小說,釡山國際電影節閉幕影片,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關注華語影片,2005年人民文學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8月26號,告白之前,沒有真相”,朋友圈一張海報飄然而至,“這個要看嗎?”石頭叮嚀:可帶上朋友。滿滿的真誠和感動!
于是提前邀約女友毛毛,“茂業天地門口兩點不見不散”。第一次體驗優步打車,4元,早到10分鐘,但見毛毛已如約早至。“多久沒看過電影啦?”“至少十多年吧”。彼此都。
14:30準時開演,坐在博納影城,帶著若干個“期待”走進,看著這樣一部電影,就像感受到一些陌生的人的人生中經歷過的,沒經歷過的那些遙遠又不曾面臨過的情感撲面而來。無聲,靜默的開場,間或有人手機拍片咔咔聲。一個女子,美麗的側影在裊裊的青煙中咚咚咚地砸著碎饅頭,畫面足夠神秘。接著便是善惡難分的男女之愛,令人難受。同時間另一個主角韓沖露面,年輕聰明,臉部線條分明,一看就是個有血性的漢子……
觀片中多處讓我感動,現場淚眼朦朧,與影中人物同悲喜。山山水水,純樸鄉村,是那樣的熟悉和親切。主人公“啞女”紅霞,全片無一句臺詞,但她的內斂和深情一直打動著我,那種狀態非常吸引我。她本來是非常高貴的,但因為被拐賣到那個偏遠封閉的地方,她的高貴使她格格不入。她不能說話,無法交流,只剩下了自我認可。片中叫人揪心的地方太多太多。紅霞看戲走丟了,和現實當中走丟兒童的事情吻合起來,讓人揪心。一個不幸走失的女孩,又被拐賣為人妻,過早地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讓人揪心。更讓人揪心的是,臘宏用鉗子把紅霞的牙齒擰掉,恐懼讓她再也不敢開口。這是家暴!還有韓沖時刻面臨著被抓走的危險。同樣讓人揪心!
男女主角是誰?后來才知道是王紫逸、郎月婷。當時只關注電影中的韓沖、紅霞了。鄉魂是質樸的,楊子導演用飽含鄉土氣息的濃郁情感描摹的不只是一個人三兩件事,更像是為舊時代所繪制的集體圖騰。我喜歡這種鄉魂的營造,有血有肉又有情,有苦有笑還感動。最后時刻啞女紅霞展示的那種爆發力、那種義無反顧的付出,那種吶喊更給了人一種無聲的震撼。“一搭黑,走到無人的山梁上,對著漫天遍野的黑喊山,用火柱敲著新瓷盆,讓華麗麗的瓷掉落一地......”
一部令人震驚的充滿現實感的作品:一個被拐賣的女人被以極為野蠻的方式剝奪說話的自由達十年之久,整日生活在沉默和恐懼中,最后終獲解脫和自由。《喊山》以“聲音”為主題,在民間生活的豐厚質地上展現人心中艱巨的大義和寬闊的悲憫。它在藝術上顯示出極為成熟的風格:作者通過詩意的語言、鮮活的細節和耐心的敘述,彰顯了一個與尊嚴和自由相關的主題,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魯迅文學獎評委會評語
其實之前和葛水平老師還是有過一面之緣的,記得是今年五一吧,也是在天街小雨,是石頭組織的一次文友會,葛老師解讀黑塞的《悉達多》,就成為了我們的初時,并留下了真誠。
讀者觀眾見面會,是一樣不能錯過的,電影珍藏版作品珍存也是必須的。8月27日上午,外文書店觀影見面活動,葛水平、楊子親臨現場,與觀眾互動交流,一起分享《喊-山》的種種懸念謎團和人性思考。
葛老師介紹,這個故事取材于她家鄉的一個真實故事,她把它寫出來,就是要讓那個被摧殘十年的“啞女”發聲,讓她找回做人的尊嚴。雖然距離創作已經過去了十年,但拐賣婦女兒童依然是中國當今社會的一個惡相,這樣的題材,也依然是沉重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而且,現實往往比小說更為離奇、殘忍。盡管如此,依然給了啞女一個光亮的未來,啞女不僅找回了尊嚴,還找到了愛。
導演楊子認真的談到對這部電影內心最想表達的東西,同時對于自己作為年輕導演拍文藝片做出了解釋:“有些電影是沒有任何的功利心或者商業目的之后,你才能純粹的去創作一些東西,我覺得作為年輕導演更重要的是用心地去講好一個故事,將美好的意義傳達給觀眾,不同于商業片,小眾電影也有自己的空間。
小說的結尾沒有讓韓沖結案,整個案情依然“在調查中”,也就等于沒有揭露究竟是誰炸死了臘宏,韓沖的命運究竟會怎樣?這個懸疑讓文字的魅力得以無限延伸。而導演揚子說:“電影是用畫面表現人物的,我只能用鏡頭語言告訴觀眾已經和將要發生的,我把葛老師留下的這個案子破了,才是電影應該給觀眾的一個交代,這也是葛老師看了劇本后首肯了的。”在凄美愛情的基礎上添加了犯罪懸疑的元素,設置了開放式的結局。無疑,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雖然好讀書,卻總不能盡讀好書。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部關注鄉村關注農民關注女性近幾年難得見到的好影片。故事雖然發生的年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但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在當下社會仍有振聾發聵的警示意義。片中涉及拐賣兒童、家暴、法制精神薄弱以及傳統的農村社會結構等問題依舊存在。這樣一部好電影,應該值得大家都去看,用心用情又真誠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