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國外案例,一個老人,在街上撿了一些石頭,包裝了一下,以每個25元的價格,在短時間內賣出了1500萬個!!
羨不羨慕?!
驚不驚奇?!
想不想學?!
OK?今天我們討論一個話題,叫做——消費升級。
一、什么是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白話文講,就是——
- 吃的飽了,想吃好點
- 穿的暖了,想穿好點
- 掙的多了,想玩好點
文藝一點講——
- 飯飽思淫欲
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話說——
- 用戶買的不是你的產品,而是產品的理念。
說回上面那個老人的故事,為什么他的石頭都可以賣出去?
一次,老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酒館偶然聽人抱怨說寵物難伺候,并開玩笑說自己養(yǎng)的石頭很好伺候,讓在場的人無不捧腹。
受到這一無心之語的啟發(fā),加里1975年向市場推出自己開發(fā)出的新玩具:“寵物石”。
老人還石頭制造了精美包裝、幽默貼心的“飼養(yǎng)說明書”以及其他種種創(chuàng)意。
就這樣,不值錢的石頭被加里以3.95美元(約合人民幣25元)的價格在短時間內賣出1500萬個,掀起玩具界的新浪潮,使他成為百萬富翁。
為什么人們會花錢買這么一塊石頭呢?這塊石頭必然不值那么多錢,但是老人給石頭賦予了一個「寵物」的角色,還認真的做了包裝,說明書等,簡單真誠,無疑會觸動到人們心里的某塊地方——只要用戶認同你產品的理念,即使你賣石頭,他們也會買。
李叫獸文章里說了——
奢侈品是劃分階級的需要,而高檔品是努力工作的饋贈。
要將一件普通的東西(當然好產品更具有優(yōu)勢)賣給用戶,你就需要一個理念觸動用戶。
有以下4種方法供參考:
1、提供理由,讓消費者自我獎賞
比如滴滴專車之前的文案:“如果現(xiàn)實總拼命,至少車上靜一靜。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做好一點?!?/p>
2、利用群體,讓消費者XXX
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比他更不應該消費該產品的人,都開始消費了,他們就容易克服內心的阻礙,去買點好的。
比如:一個職場女性,覺得出去旅行太花錢,不應該如此“消費升級”,結果發(fā)現(xiàn)比她職位更低收入更低的女孩,都能去享受有旅行的假期,也更有可能對自己說:老娘這次也要犒勞自己一把!
3、綁定目標,讓消費者更挑剔
關鍵的方法就是:讓你的產品,成為消費者一直在追求的某個重要目標的一部分。
比如你看一個2小時電影,剛看到30分鐘,被老板叫回去加班,可能真的會停下來。
但如果看到1小時55分鐘,即使發(fā)了地震,可能都很難讓你立刻停下來。
如果你賣一個有機大米,你可以這么宣傳:
“好不容易親手做次飯,就要用最好的米,做最香的飯。”
一個繁忙的上班族,為了親手做頓吃的已經付出了很多其他努力,可能不想讓大米成為一個“限制環(huán)節(jié)。
4、重新定義行業(yè),切換消費者的“心理賬戶”
比如你賣一個杯子,杯子在人們心里賬戶一般都是三四十塊。
但是如果你將杯子定義為裝飾類的產品,那賣幾百塊用戶就容易接受多了,畢竟比起幾千塊的項鏈,這個是可以接受的。
好了,幾種方法講完了,你想到怎么給石頭賦予一個打動用戶的理由了嗎?
想到的話,不妨留言一起交流一下。
我想到的,除了老人的「寵物」概念,還可以賦予「石頭是大自然的饋贈,讓人們在高速的生活節(jié)奏下,隨手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