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一定會起風浪,船只也可能會有載浮載沉的時候。因此,在出航時,就要做好會溺水的準備。只要隨時帶著救生圈,就可以無所畏懼地向大海出發。希望大家從我的救生圈中得到靈感,擁有“自己溺水時的救生圈”。帶上它就可以在關鍵時刻救己一命,輕松上路吧!
——松浦彌大郎
松浦彌大郎,著名出版人,暢銷書作者,生活家。創立個性古書店“COW BOOKS”,并擔任老牌生活雜志《生活手帖》總編輯。他將誠實、親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這是他在42歲那年寫的一本書,分享他從過往的人生中學到的智慧,用他的話即分享他的“人生菜譜”。
在他看來,假設人的平均壽命是八十歲,那么人生分為40歲前和40歲后。40歲前“儲蓄”自己,40歲后“投資”自己。他堅信每一個人活到40歲,都有自己的資產。他建議大家盤點自己,建立自己的“資產賬”,即“人生食譜”,如工作方法、溝通方法等人生的智慧。然后將它與他人分享,即他所謂的“投資”。他覺得如果不分享,私藏,就好像把錢藏在床底下,是無法發揮投資效果的。
到了不惑之年把之前儲蓄的“人生食譜”回饋給社會,不斷向他人傳授。這樣別人就可以借鑒自己的經驗,做出屬于他們的料理。而這才是自己人生資產的最佳投資方式,而利息會自然而然地回饋到我們身上?!?/p>
整本書,一共190頁,語言非常的平實、精煉。讀完收獲頗豐,從中擇出三道最難以忘懷的“人生食譜”,與你分享。
1只要在心里擁有就足夠了
你是否跟我一樣,相信斷舍離的生活會讓我們更輕松?可是有一些東西,不管如何斷舍離,就是舍不得讓它們離開呢?也許有些承載了過去的記憶,有些是我們的朋友送的,盡管現在其實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完全沒用,或可有可無。
看看松浦是怎么做的吧!
松浦在年輕的時候曾非常窮困潦倒,當實在餓肚子沒辦法的時候,他支起地攤,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有些物品是旅行時收集的紀念品,有些是別人送的禮物,都非常珍貴。當他手上拿著現金時,發現“原以為這些東西很重要,但當饑腸轆轆、快要活不下去時,就會覺得其實根本不重要?!?/p>
這讓他體會到:即使很珍貴的物品也不一定要擁有,只要珍藏在腦海或心里,隨時都可以拿出來把玩。
把物品藏在心里的記憶不占空間,攜帶也很方便。只要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物品,隨時整理心靈的抽屜,把那些真正需要的東西放進心靈抽屜,我們就可以輕松生活。
2破銅爛鐵,有一天會變珍寶
在黑暗歲月經歷的事、當時的思考、想法和幻想。雖然我覺得當時的生活只是茍且偷安,既悲慘,又沒有意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把一切放進了心靈的抽屜。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將之視為一段悲慘的往事,封閉在內心,但幾年之后打開一看,我發現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珍寶。不經意的歲月,總有一天會成為構成自己某一部分的重要元素。
我目前仍然在旅途中,有時會原地踏步,有時覺得自己在同一個地方掙扎,但我未曾想過要放棄所有彎路,飛機一路飆到目的地,因為我相信人生中注定有些時期,只要一謂的把看似走了彎路的事默默放進抽屜里就可以。
當小敏讀到這里的時候,想起了自己曾長了滿額頭痘痘的一段往事。
那是2014年的8月,我離開杭師大來到北京,我成功地申請得以在北大韓老師的實驗室實習。一方面我非常開心,可以和這么多比自己聰明又比自己努力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做實驗、討論問題,但另一方面我又很擔心,我該怎么活下來?那時候杭師大兩年的科研助理的工作合同8月底到期,實驗室受學校新領導人的換屆有很大的沖擊,繼續回去續約是不太可能的。我需要有一份工作養活我。我在去北京前投了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的簡歷,可一直等不到消息。我鼓起勇氣給中心的老師打電話,老師說收到簡歷了,但因為學校目前還處于放假階段,9月開學老師從國外回來才能面試。
另外,在韓老師的實驗室學習也是亞歷山大的。參加組會的時候,總是不敢說話,總擔心自己的觀點或提問太淺薄,但又覺得自己需要說點什么。于是總是這樣糾結著。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個月的生活,一切塵埃未定,我寄住在我的研究生同學那兒。每天早上坐兩小時車從朝陽區來到海淀區,然后晚上再從海淀區坐兩小時回到朝陽區。生活的奔波和勞累,以及極其緊張、焦慮的情緒,讓我長了滿額頭的痘痘。當9月開學的時候,我順利通過面試的那天下午,我跟自己說:“小敏,我發誓以后再也不讓自己這么焦慮了!”
因為,事情最后總是可以解決的,而焦慮不解決任何問題。盡力而為,做好自己每個當下能做好的。當自己準備好了,機會來臨時,就熱情地擁抱她。反之,則說明那個機會不屬于我。不屬于我的東西,硬要,也接不住。
確實,從那以后,兩年半的時間,我再也沒有長過痘?,F在的我認真、努力、踏實而坦然。我想是因為那一個月的破銅爛鐵的日子把我一顆緊張而焦慮的心夯實了。
3堅持做一個認真、誠實的人
我是一個凡事都很認真,而且從來不說謊的人。有時候會很煩惱自己的太真實,因為也許真實未必就是對的,有時候我們需要說一些白色的謊言。可我似乎總是說不了謊。認真也是,太認真有時候會給他人壓力。但當我讀到這本書以后,我慢慢變得堅定——我要堅持做一個誠實而認真做事的人。
關于認真
松浦剛從美國回到日本時,開始做書籍相關的工作,但收入根本無法養活自己。于是他經常會去打一些零工——在鐵路線上干臨時的粗活?;旧线@樣的活都是有隱情的人做的,游民、外國人或沒有戶籍的人,是一份非常底層的工作一百。
為了多賺100日元,松浦賣命工作。慢慢地,現場的工頭注意到了他,對他的稱呼首先是“小兄弟”,慢慢地變成了“松浦”。這是一件很值得驚訝的事。因為臨時工常因有不可告人之事而使用假名字,在這樣的環境下,工地的人竟然記住了他的名字。再后來,他們會交代他一些事?!八善?,明天需要比較多的人手,你找幾個朋友來!”
松浦覺得無論任何事,當別人有所托付時,就是機會。而小機會往往可以帶來另外的大機會。
關于誠實
松浦認為只有坦誠相見,心靈才會相互感應。哪怕坦誠會帶來尷尬,因為暫時的尷尬終究可以化解,隱瞞自己的感受只會讓內心的傷痕越來越深,最終形成無可挽回的鴻溝。
明確說出自己的感受,即使對方一開始很生氣,但最后還是會冷靜下來。對方如果和你一樣重視這段關系,就會了解“原來他會因為這種事受傷”。日后當對方因為你的發言而受到傷害時,也會比較容易說出自己的感受。只要雙方坦誠相對,便有助于增進彼此的關心。正因為重視,所以才要坦誠說出口。
4 End
這本書里,松浦將自己的人生食譜傾囊相授。人生如航海,松浦把它們稱為自己航海時攜帶的“救生圈”,是藏在口袋里的“生存地圖”。松浦把自己的“救生圈”分享,是希望大家能從他的“救生圈”中得到靈感,擁有“自己溺水時的救生圈”。
最后愿所有的伙伴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救生圈,帶上它向大海勇敢地出發吧!